七、民族关系、政治关系和教育科技、文化状况
虽然加拿大已经在 1982 年完成了宪法归国的历史使命,但对于宪法的修
改方案各省没有达成完全的一致。魁北克拒绝接受 1981 年 11 月渥太华会议上由其他省份一致通过的宪法形式,坚决维护“加拿大人权利与自由宪章”, 因而导致了谈判的继续。尽管根据法律或按照惯例,魁北克都无权对 1982
年宪法法案所肯定的 1981 年 11 月会议结果进行否决,但魁北克还是期望联邦与各省能作出一些让步,使魁北克有条件地加入这一政治协议。1985 年莱维斯克曾提出过一些条件,1986 年魁北克新总理罗伯特·布拉萨又提出了 5
个最低条件。这些条件最终在 1987 年 4 月 30 日魁北克米契湖(Meeoh Lake)
会议上为马尔罗尼总理和其他各省总理接受,并于 1987 年 6 月 3 日在渥太华
被确定为法律和终极形式。1987 年 6 月 23 日魁北克国民议会批准了这一协
定。1987 年 9 月 21 日联邦议会两院委员会予以接受。10 月 26 日,众议院以
242 票对 16 票通过了该协定。
米契湖协定的主要内容有 5 个方面:(1)关于加拿大的双语制和魁北克社会的独特性;(2)关于联邦开支权利;(3)关于增加各省在移民方面的权利; (4)最高法院及其民事机构宪法化,由联邦当局依各省提名任命最高法院法官及参议员;(5)关于宪法的修正规则。(42)尽管在各省总理中对该协定仍存在分歧,安大略省总理戴维·皮特逊和马尼托巴省总理霍华德·鲍利尤表疑义。妇女和少数民族组织也予以反对,但在马尔罗尼的斡旋下,最终还是达成妥协,从而也解决了宪法归国所遗留的问题,使魁北克加入宪法协议。
加拿大对少数民族尤其是土著居民的政策,往往受到 1948 年 12 月 10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人权宣言的制约。1966 年联合国又制订了两项盟约以增强该宣言的效力,他们分别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盟约》(ICESCR) 和《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盟约》,这两份盟约所作出的一个重要补充就是民族自决权。除此之外,联合国通过的《废除所有形式的种族歧视的协定》对于改善加拿大境内少数民族的处境起了促进作用。1982 年《加拿大人权与自由宪章》成为加拿大新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宪章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尤其是种族、肤色、国籍、宗教、性别、年龄、精神或身体不健全等方面的歧视行为。这些规定为加拿大少数民族争取民族平等权利提供了凭藉。1982 年宪法法案的第二部分确认了加拿大的原始民族,包括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梅蒂人享有宪法所赋予的一切权利,包括作为原始民族的特别权利和以前签署的条约所赋予他们的种种权利。此外,加拿大人权及自由宪章还特别指出,该宪章的任何条文不能用来干涉原始民族所享有的特权。
(43)
1988 年秋,马尔罗尼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土著民族社区内签署了一份历史
性协议,给予 1.5 万名居住在马更些河盆地的甸尼(Dene)和梅蒂族部落以西
北地区 1 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拥有权,包括地下权在内。马尔罗尼说:“这份原则性条约,一旦彻底执行,将会在生长于斯的人民和服务于他们的政府之间建立起一个新的、更密切、更健康的关系。”(44)
这些条约还没有触及到民族自决权等问题,少数民族为获得彻底的民族平等仍在继续努力。这些平等不仅要体现于法律条文中,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马尔罗尼在强调民族和解的同时,在同各省打交道时也持谨慎态度,使
联邦政府的政策能够照顾到各省的利益。1985 年 2 月,联邦与纽芬兰达成一项海洋开发协议,确定石油收入大部归纽芬兰省。3 月,联邦政府调整了能源政策,与西部产油省就石油、天然气价格达成协议,使联邦政府与各产油省份长期存在的矛盾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在 1988 年 11 月 21 日联邦选举中,保守党再次获胜,使该党的既定政策得以继续执行。这些政策还包括国营企业私有化,改革税制,减少政府干预, 缓和国内矛盾。1989 年 1 月 30 日,马尔罗尼总理宣布改组内阁,并成立了由总理任主席的政府开支审查委员会,以控制政府开支,减少财政赤字。8 月 8 日,财政部长迈克尔·威尔逊提出,联邦政府将于 1991 年 1 月 1 日实行
新的联邦销售税,遭到 10 省总理的一致批评。联邦政府不得不作出妥协,将原计划 9%的销售税率改为 7%。(45)
进入 80 年代以来,加拿大的党派政治保持着相对稳定状态。在地方上, 进步保守党与自由党基本上是平分秋色。保守党的主要力量在安大略省和西部各省,自由党则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及东部沿海诸省保持着影响力。1986 年 11 月,自由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审议了该党政策,约翰·特纳继续担任领袖。1988 年 11 月联邦大选中,自由党再次败北,党内要求更换领袖的呼声日高。1989 年 5 月,特纳宣布将辞去自由党主席职务。自由党全国执委会决定于 1990 年 6 月召开代表大会,选举新领袖。除两大党外,其他党派的影响范围要小得多,基本局限于地方。1961 年由原“平民合作联盟”与“加拿大劳工大会”合并组成的新民主党,常常以“社会主义”标榜,主张企业公营,反对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控制加拿大。其领袖原为爱德华·布罗德本特,1989 年 3 月,布氏宣布将辞去领袖职务,该党在 11 月召开的代表大会上选举奥德雷·麦克劳克林为领袖。与新民主党政见明显对立的社会信用党,继续奉行道格拉斯的货币学说,主张发展个体经济,公开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80 年大选中该党失去在上届议会中的全部 6 个席位。其领袖为威廉·温德·赞,加拿大工人大会仍然是加拿大的主要工会组织,1988 年有会员 230 万。
进入 80 年代后,加拿大的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局面。1981 年,全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数 150 万,占成人总数的 8%。全国有综合性大学 67 所,中等专科学校 192 所。著名学府有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拉瓦尔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等。1986 年至 1987 年度,全国直接用于教育的开支为 367.7 亿加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7.3%。(46)
科技研究与发展工作有政府、企业和大学 3 个系统。加拿大科技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尤其在电话、微波、卫星、光纤通讯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984 年建成 3400 公里长的光纤网络。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森林、农业、地质和水产等领域。此外,航天、微电子工业和生物技术等也很先进。1986 年至 1987 年度加拿大科技经费预算为 42 亿加元,约占政府总开支的3.6
%。
尽管加拿大文化事业的发展仍难以摆脱美国的巨大影响,但自身规模还是在不断扩大。1982 年全国有 114 家日报,其中英文 104 家,法文 10 家。加拿大的主要通讯社有加拿大通讯社、索瑟姆通讯社、加拿大合众国际社等。在众多的报纸中,发行量最大的当属《多伦多星报》、《环球邮报》等。前者创办于 1892 年,1988 年日发行量达到 52 万份,居各报之首;后者是加拿大唯一一家全国性报纸,1936 年由《环球报》和《邮报》合并而成。1988
年日发行量为 33 万份。主要法文报纸有《蒙特利尔日报》,创刊于 1964 年,
1988 年日发行量也达到 31 万份。创刊于 1911 年的《麦克林斯》新闻周刊, 是加拿大最有影响的杂志。
1936 年为推动加拿大本土文化发展而成立的国营加拿大广播公司,现在是加拿大主要的全国性电台、电视广播公司。该公司用英文和法文对国内广播,覆盖率为全国人口的 99.4%。1945 年,加拿大广播公司成立了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正用 11 种语言向世界各地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