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发现的环境、条件

第一,科学发现和更一般的科学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有充分的科学交流。W. I.B. 贝弗里奇指出,“一个人如果被隔绝于世, 接触不到与他有同样兴趣的人,那么,他自己是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兴趣来长期从事一项研究的。⋯⋯这正如培养细菌时需要有几个有机个体,生火时必须有几根柴一样。”(W. I.B. 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第 161 页)通过与同事讨论、合作研究、阅读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科学成为了一种颇有成效的、名副其实的“远离平衡”的交流开放系统,而这正是科学系统自组织的前提条件。

第二,进入科学研究问题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包括理论科学家和实验科学家)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产生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定性地看,这使科学研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输入越来越大,从而达到或越过“阈限”,即为引发“发现”创造了条件;而科学家之所以被吸引到某一科学研究领域来,用科学社会学家默顿的话说,那是科学活动的价值关联性质造成的,即科学家通常总是选择那些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和兴趣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的(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 73 页)。

第三,从科学研究的背景研究来看,所有研究的资料都具有非特定输入的特点,即它们都不是直接针对“发现问题”的。

第四,问题是逐步清晰的、明朗的,并且是问题在引导科学家,从自组织科学的观点看,先前模糊而后清晰的问题就像某种自组织的“吸引子”一样,规范了科学家,而不是相反。科学家被问题所吸引,问题引导了科学家,而后,问题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变得比先前清晰了,这清

晰了的问题又进一步吸引科学家,规范科学家,这一点实际是反映科学发现为自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