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1[美]《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中合作比例

年\作者人数

一人

二人

三人

四人

≥五人

篇数小计

1931

262

111

7 0 0

380

所占百分比

69%

29%

2% 0 0

总合作比例 31%

1941 年

152

86

26

6 2

272

所占百分比

56%

32%

9%

2%

1%

总合作比例 44%

1951 年

284

204

87

31

7

617

所占百分比

47%

33%

14%

5%

1%

总合作比例 53%

1961 年

348

322

162

46

24

902

所占百分比

39%

36%

18%

5%

2%

总合作比例 61%

1971 年

808

1083

533

193

110

2727

所占百分比

29%

40%

20%

7%

4%

总合作比例 71%

1981 年

791

1271

724

323

442

3551

所占百分比

22%

36%

20%

9%

13%

总合作比例 78%

1991 年

1150

2492

1713

913

1324

7592

所占百分比

15%

33%

23%

12%

17%

总合作比例 85%

很明显,合作研究和发表论文的趋势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总合作趋势是合作比例越来越高。以《物理学评论》来看, 1931 年总合作比例只有 31%,1941 年该比例上升到 44%,1951 年该比例为 53%,1961 年该比例提高到 61%,1971 年该比例达到 71%,1981 年总合作比例上升到 78%,而进入 90 年代该比例上升为 85%。

第二,合作规模也越来越大。

60 年代以前,超过五人的合作是极为罕见的事情,而进入 80 年代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以后,超过五人的合作研究比例高达 17%。在合作中, 有十几篇论文的作者是近百人署名。

如果我们按照学科专业研究合作的性质,我们就会发现合作的规模和比例不是取决于合作者的友谊,而是取决于学科性质即研究对象的性质。在物理学学科中,合作研究比例最高者是核物理领域,合作比例最低者是粒子和场领域。我们知道,核物理领域主要是实验研究,而且是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如高能物理学研究方面,就需要加速器实验方面的研究,在这方面合作是必须的。相反,在粒子物理和场的研究中,则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即需要大规模实验的研究,另一种即是高超的抽象理论的研究。因此,正是在这个领域,一方面合作趋势仍然是在增加(但增幅不大),另一方面,合作的规模(表中未显示出来)在这个领域又是最大的,常常在论文署名上出现近百人署名的情况。

我们再来比照一下中国的科学研究状况。

美国伊利诺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院的秦健在1994 年的—项调查中发现,中国科学家的研究,26%是单干,高出国际水平(13%)的一倍; 45%是大学系内合作,也比国际水平(35%)高;其他形式的合作(校内系之间、国内不同单位之间及国际)均只及国际水平的一半。(引自秦健:“美国‘合作实验室’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启示”,《科技导报》11/1995.21—22)

我们研究了《中国科学》、《物理学报》。同时为了和自然科学作一比较,我们也研究了社会科学方面的状况。表 3—3 是《中国科学》的

合作研究比例状况,其特征基本与[美]《物理学评论》所反映的特征是一致的,只是合作的比例的确不如后者高。换句话说,当然这两者之间没有本质差别,合作比例的提高同时也说明中国科学家合作规模正在接近国际水平。而中国的物理学研究和世界物理学研究之间的可比性表明,两种杂志的研究比例,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合作研究比例几乎没有差别,这也表明,中国物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性质已经具有国际传统。

然而,合作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仍然不是科学研究的主流。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仍然偏爱单干的方式。《中国社会科学》反映的状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