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史上合作的案例

在科学史上,有无数合作研究的案例。例如:第谷·布拉赫与开普勒的合作,造成了对行星运动的精确观测和在此基础上的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法拉第与麦克斯韦的接力使人们对电磁运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些合作的范例之所以脍炙人口,就是因为这种合作造成了智力上的互补,产生了系统要素的协同效应,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的深入。

科学家的合作研究,在当代表现的更为突出和鲜明,而且无论合作的规模还是合作的深度都有日益增强的趋势。

让我们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为例研究一下这些科学界宝塔尖上的高级精英之间的合作关系。多年来,人们以为,这些精英都是单干者,其实,许多获奖研究都是合作性质的研究。

迈克尔逊和莫雷的合作实验研究,宣告了以太不存在;卢瑟福与助手、学生盖革的合作研究,推动了对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的认识;昂奈斯与其学生的合作,导致了超导现象的发现;布拉格父子的合作则为运用 X

—ray 分析晶体结构做出了突出贡献;居里夫妇两代人在放射性元素研究上的合作,使他们分别分享了 1903 年和 1935 年的诺贝尔奖金;厄朗格尔和加赛尔在神经生理方面的共同研究,华森和克里克在 DNA 分子结构方面的共同研究,埃克尔斯、霍奇金和赫克斯利在发现神经细胞存在兴奋和抑制的离子机制方面的共同研究,使他们分别获得了 1944、1962、1963 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金。此外,著名的晶体管发明(肖克莱、巴丁,布拉坦,1956 年)、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理论的提出(杨振宁、李

政道,1957 年)、切连柯夫效应(切连柯夫、富兰克、塔姆,1958 年)、超导理论(巴丁、库珀、施里弗,1972 年)、弱电统一理论(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1979 年)、放大倍数达三亿倍的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宾尼格、罗雷尔,1986 年)等获奖研究均属合作研究。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哈里特·朱克曼对 1901 年—1972 年间的 286 位诺贝尔获得者作了调查分析,她发现,说科学家尤其是较好的科学家都是单干者,或说重大科学贡献全属个体思维的产物,纯属陈腐观念。在 286 位获奖者中,有 185 人是因与他人合作进行的研究而获奖,这个比例高达 64.8%。从发展趋势上看,合作趋势是越来越大,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 25 年

(1901—1925)中,因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获奖人总数的 41%;第二个25 年(1926—1950)中,这个比例上升为 65%;1951 年到 1972 年这 21 年中,该比例已达 79%。

朱克曼说:获奖研究中这一显著的协作趋势,是上个世纪末开始发生,所有学科部门中从单干转向联合研究的长期变化的一部分。在诺贝尔奖金授予中,集体奖的比例也在日益增加,有 32%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获奖金是共同研究者所分享的。这表明,合作研究正在变成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式,合作研究的科学家正在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