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探索的不确定性

正是由于有第一个特点,所以给科学研究带来了第二个特点即不确定性。

英国著名科学家开耳文勋爵(WilliamThomson,orKelvin,1824— 1907)说:“我坚持奋战五十五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说:“就是最成功的科学家,在他每十个希

望和初步的结论中,能实现的也不到一个。”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 “成功的论文和作品只不过是作者们整个创造和研究中的极小部分,甚至这些作品还不及失败作品的十分之一。”[关于科研失败意义的启示, 可参见阎世英:“失败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37 年 1 期)] 引用这些说法,目的在于说明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是很大的。

不确定性特征也就必定要求科学家在进行科研时,要有进行什么科研和如何进行科研的相对价值的选择与考虑。换句话说,无论在科学家头脑中,还是在研究过程中,知识的竞争与综合(即协同)是始终存在着的。

由于科学研究具有以上两个特点,同时我们又看到,这两个特点始终和知识要素的竞争与协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科学家在研究中遵循知识的自组织规律,通过知识的竞争和协同做出新发现。例如,竞争因子要求科学家注意知识中与以往不同的要素和关系,即我们在辩证法中常说的“要注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协同因子则要求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整体性、联系性,注意从不同的方面寻求共同性。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协同效应”还突出地表现在当科学家具体地研究某一事物时,认识中的各个组分和事物实际的各个组分都不是孤立地对系统(认识系统和实际事物系统)发生作用,而是一起“协同”地产生作用,是一种综合效应。所以,这就要求科学家对客观事物的研究和认识,必须是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各个单元的相互作用中认识整体,从整体认识部分,而不能割裂整体,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科学发现上,特别是科学领域的意外发现上,“竞争和协同”效

应则突出地表现为要么不出现“发现”、要么出现“发现”,就是发现的连锁反应。这表明,无论是经验要素,还是理论要素,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可以关联、放大的,当科学家进入有意义的问题域后,问题就会自组织地导引科学家,使他们作出一连串的发现。如放射性的发现,引起了一系列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引起了同位素的发现。再如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电子、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的发现,以及黑体辐射、以太问题、光电效应问题的同时性的出现,现在看来并非偶然;从自组织的观点看就是科学发现,以及问题关联、放大的结果。关于科学发现的自组织动力问题,我们有专章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在科学认识的方法论上,协同认识主要表现为综合效应法的应用。例如对环境的研究,就必须多学科协同作战,唯此,才能获得比较正确和客观的认识。其实各个学科都是如此。当今世界,有哪些学科研究不是通过移植或借用了其它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才产生和发展的呢?又有哪些学科不是建筑在多个学科及其思想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呢?甚至在传统的科学方法如归纳法中的共变法、求同法、求异法中,也都存在着协同效应。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协同效应,科学认识在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发生。

科学中的竞争和协同效应的反映,在把科学作为社会活动看待时, 表现得更为突出。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是下一章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