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理计算技能的训练

学生的地理计算包括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在等高线图上计算高差,在气温曲线图上计算较差,以及计算人口密度、经济增长和区时、地方时的换算

等。掌握地理计算技能不仅能深化理解、活化知识,而且对学习其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都有用处。

地理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需要三方面条件:(1)理解相关地理知识;(2) 掌握计算(量算)程序;(3)有一定计算经验。学生独立计算技能的形成,往往与解题分不开,因此不妨从解题过程入手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可以归纳成以下图示:

审 题 求解表述

从图示看解题过程包括审题、思维活动、求解表述三个环节:审题是思维活动的准备;思维活动是解题的根据;表述水平决定着解答水平。

  1. 审题:理解题目提供的信息及信息间联系。综合计算题往往包括图像部分,这就要学生掌握读图技能,并具备相应的观察力。

  2. 思维活动:建立计算题思路的过程是知识模型与数学模型统一的过程。因此,思维过程主要包括:①分析问题情境,确定有关变量;②根据题意揭示变量间的逻辑关系——为解题定向;③选择和调整数学模型,与知识逻辑模型统一——问题数模化;④设计解答程序。

  3. 求解表述:这不仅要求计算简捷、准确,而且要求文字表达有条理, 术语使用准确。下面试举一例稍加分析:

读图计算:

①A 地的地方时是 时,该地昼长为 时。

②B 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

审题:据图 69,∵晨昏圈与极圈异面相切,且北极圈内为极昼,∴该题要求解答 6 月 22 日地方时,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情况。

思维活动:据图,

①∵太阳直射点在 150°E,

∴该经度的地方时为正午 12 点;

∵A 点在 150°E 以西,且相差(30°×5)=150°个经度,

150°

∴计算 A 点地方时的数学式为12 − ( 15° ) = 2(时) 。

∵A 所在纬度在半球上有 10 时白昼,

∴计算 A 地昼长的数学式为 10×2=20(时)。

②∵图中所示为北半球夏,B 在赤道,

∴B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应取

H = 90°− | ϕ − δ |

= 90°− | 23°26'−0° |

= 76°34'

求解表述:题目只要求填空,在空白填入结果即可。

地理计算技能是一种心智技能,训练的基础无疑是按照程序,由简到繁地安排各种计算和量算,但真正获得这种技能,却要在解题过程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