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

准确,即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讲授符合科学性,包括对地理事实、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授均准确无误。要做到这一点,地理教师应做到:

  1. 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

这是准确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一个必要前提。任何一点事实不清、概念模糊或原理掌握不好均可能导致地理教学语言的严重错误。如一些实习教师混淆了“降水量少”和“干燥”两者之间的区别,把副热带少雨带说成是“全球降水最少的地带”,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又如,某实习教师讲:“一年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叫做气温的年较差。”这种讲法也不对。气温年较差应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1. 具有广泛的相关学科的知识

这也是准确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必需的。地理知识与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地理教师缺乏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就可能造成语言表述不当。如某实习教师讲到铅锌矿的分布时,先介绍了铅和锌的用途, 他讲道:“铅就是做铅笔芯的原料,现在大家用的铅笔,它的笔芯就是用铅做的。”这种讲法显然是错误的。又如,当讲到对流雨的成因时,有中学生问教师,为什么气流上升会造成气温下降?那位教师回答:“这是因为高空空气温度低,当上升空气与高空空气一接触,气温就降低了。”其实,这样讲也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上升降温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团在上升过程中,因体积增大,向外做功,从而消耗了自身的内能而使自身温度降低。

  1. 学会运用特定的地理术语

如讲地图上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要用“东、南、西、北”等表示方

位的术语,而不要讲“上、下、左、右”。又如,讲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要用“干流”、“支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 等术语,而不能仅仅讲“许多小河流入大河”、“河水涨得很高”之类一般性的语言。

  1. 尽可能减少因口误而造成的语言表达错误

有些实习教师上课,常常由于紧张或缺乏经验而发生口误,他们把“东北风”说成“东南风”,把“昼短夜长”说成“昼长夜短”。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知识上的错误。因此,这些实习教师要加强专门的训练,尽可能减少这种口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