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怎样提问

教学中的提问过程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并做出评价,给出正确答案拓展学生思路等等。可见,提问不是教师单独的行为,必须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提问的顺利进行,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和谐、民主、积极活跃的探讨问题的氛围。教师提问过程中的一切具体行为,如发问、引导、反馈、评价等,都必须注意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精神,爱护、保护、扶持、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习惯。

  1. 发问
  1. 语言要清晰提问时,教师讲话的速度要适当放慢,吐字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包括教室里最后面的学生都能听清。要适当停顿,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2. 要面向全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要用目光巡视全班,注意有多少学生准备回答,然后选择一位同学回答,要让其他学生静听这位同学发言,听他说的是否正确,准备更正或补充。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都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每位学生的心中都会试拟一个答案与那位同学的发言相比较,积极

参与学习活动。另外,回答问题也不能总是局限在几位学生身上,比如总是叫前面几位学生回答而忽视后面的学生;喜欢叫学习好的学生忽视一般的学生;喜欢叫男生回答忽视女生等等,应该让大家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1. 态度要自然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回答上来。假如教师发问的态度有考问,或表情太严肃,学生就不能安静地思考,因而不能畅所欲言。
  1. 反馈强化
  1. 关注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表示注意的态度。静听学生发言,以体现对学生讲话的重视,否则学生会敷衍塞责,其他学生也不注意这位学生的发言了。

  2.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的程度给予肯定和鼓励,用语言加以强化。如评价学生说:“对!”“很好!”“答得不错!”“分析得全面、细微、准确!”“概括得简练、清晰!”“有独到见解!”“有创见!”“有想像力!”“指图方法正确。”或含蓄地说: “我同意你的说法。”“你把我要说的话说的差不多了。”“你很会动脑筋” 等等。或用表情、动作等身态语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表示赞许,如点头、微笑、轻轻地击掌等等,在讨论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要点认真地写在黑板上, 也是一种鼓励。在布置学生读图、填图、画图以后,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并叫他到黑板上去板演,不仅对这位同学是鼓励,而且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有的教师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态度做为期末评定成绩的参考。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3. 完善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不立即说出对与不对,而是让全班学生评价、纠正或补充。最后,教师一定要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学生回答可能是不完整的、分散的。学生回答是否正确,他们自己并不清楚, 如果不做出明确的答案,学生得到的是一种含混的、模糊的、片面的认识。因此,必须结合学生的发言,明确答案,完善认识,以使学生头脑清晰,是非明辨。

  1. 引导拓展
  1.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错误,教师绝不能申斥嘲笑,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宜提供思路、回忆旧知识或解释题意,启发学生思考。若学生还回答不出,教师可另外指定一位学生回答,或由教师讲解。下面是开封第一高中张景奎老师在讲述南美洲概述时,提问时的引导与点拨:

师:下边再研究一下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的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谁站起来回答一下?

生:当太平洋的潮湿气流吹来时,遇上安第斯山脉的抬升、阻挡作用⋯⋯ (评注:显然是思路错了!)

师:你是不是从气压带的南北移动方面思考一下?(评注:提供思路)以巴西为例,一月份,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它北面的赤道低气压带⋯⋯(生: 移到这里),这里形成⋯⋯(生:热带草原的湿季),好!

下边谈 7 月份的情况吧!

生:七月份,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它南侧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到这里,干燥少雨,形成草原的干季。

师:对的。可用同样道理去解释圭亚那草原的形成原因,不过季节相反罢了。

  1. 拓展学生思路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路,也可以在最后留下个别问题不做定论,让学生在课下思考。

  2. 质疑答疑提问不仅限于教师问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也会问老师、问同学。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尤其是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有普遍意义,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将问题纳入教学过程,在学到这方面内容时由教师讲解,或让大家讨论。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较深,教师在备课时并无准备,怎样才是对的自己也没把握,此时切不可盲目作答,将不成熟的看法轻率地以肯定的口吻讲出来,可留下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思考,当时不作答复,教师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在下节课再宣布正确答案。对脱离教材甚远的问题,可在课余讲给那位提出问题的学生,而不必占用课堂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