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

野马是哺乳动物纲奇蹄目马科的动物,为家马的祖先,但与家马有显著的不同。其全身大部分为棕黄色,鬃毛短,逆生直立,额发短或缺,颈脖粗短,头短钝,口鼻不尖削,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线,尾巴细长,基部毛短。一般肩高为 1.2 米以上,体长约在 2.2 米以上。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阿尔泰草原,并向东延伸至蒙古阿尔泰和科布多地区,因此野马常被称为新疆野马或蒙古野马。

早在 3000 多年前,我国史书对野马及其产地就已有明确的记载。1879

年,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新疆卡拉麦里山一带发现了野马,并获得 4 头野马标本,1881 年被正式定名为普氏野马。随着野马的发现,西方人纷纷前来我国的新疆和蒙古地区收购或捕猎野马。这些野马先后转卖给了德、英、法、荷等国,成为马戏团和动物园的宠儿。

野马通常生活在环境条件极其恶劣的荒漠戈壁,食物缺乏,水源不足, 因此野马摄入营养成分很低,生活力减弱,再加上冬季的严寒和暴风雪等对野马生存不利的因素,以及 19 世纪末开始对野马的大量捕猎,使繁殖力已很低的野马种群不断缩小。

据统计,到 1985 年,在世界上 100 多个动物园和禁猎区内尚存有 608 头栏养野马,它们是当年从新疆和蒙古移居欧洲的野马的第 8~9 代后裔。这些野马在长期的栏养环境中和近亲繁殖下,已逐渐失去其祖先体形粗犷,行动敏捷,勇猛善斗,耐粗饲、耐严寒和抗热抗病等特有性状,体质变弱,难以配种,胎儿畸形,发病率增高,寿命缩短,甚至有些野马在体形上已同家马没有多大区别了,野马这一珍稀物种已处于自然消亡中。

为了挽救野马,最理想的方法便是将野马放回原产地进行复壮,这和麋鹿的重引进工作是一样的。1985 年 8 月,我国从西德和英国首批引进了 11

匹野马,其中 4 公 7 母,将它们放养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面积达 2000 多亩的吉木萨尔野马繁殖中心。这些当年准噶尔野马的后代回到故乡后,较快地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至 1990 年,已繁衍后代 12 匹,体质有较明显的增强,野性逐步恢复。

在人类的保护下,它们将能逐步野化和复壮,这对于保存和发展这两种濒危物种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是可以为麋鹿和野马的生存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使它们能在其故乡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以达到人类和野生生物长期共存共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