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

麋鹿是哺乳动物纲偶蹄目鹿科动物,因其角似鹿而非鹿,颈似驼而非驼, 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故称“四不像”。麋鹿主要生活于疏林草坡、湖滨沼泽地带。麋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早的出现可追溯到 200 万

年前,到更新世晚期(距今约 10 万年前),麋鹿的分布几乎遍布整个东部地区,北起天津、南到台湾和广东都有它们的踪迹。在冰期海退时,糜鹿甚至东渡到了日本。到了新石器时代,麋鹿与我们先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它是古人狩猎的主要对象之一,在著名的河南安阳殷墟、浙江余姚河姆渡和上海马桥淞泽等地的人类文化遗址中都发现有麋鹿的角及残骸碎片。当时麋鹿生活在北起辽河、南至钱塘江、西自汾河流域、东达滨海一带的广大地区内。

近千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麋鹿的野生种群大量减少,尤其是众多的沼泽地区和滨海一带相继被开垦成农田,麋鹿的栖息地被极大地破坏了,适宜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少。同时由于麋茸和角的珍贵药用价值,也导致了人们的滥捕乱杀,所以麋鹿在野外逐步减少,大约在明朝以后野生麋鹿便销声匿迹了。

自宋朝以后,在我国的历代皇家猎苑内都饲养有麋鹿。到清朝中叶,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仍饲养着 120 多头麋鹿。1865 年法国生物学家和神父大卫到北京后,听说在南海子皇家猎苑饲养着一群稀有的鹿,于是他采用非法手段,以 20 两纹银贿赂旗人士兵,从南海子猎苑搞到了麋鹿的两个头骨和两张毛皮,并将它们寄回了巴黎。经过研究,这是一种完全新的鹿种,为了纪念大卫对麋鹿的发现,就将麋鹿命名为“大卫鹿”。此后欧洲的动物园通过外交途径向清朝政府提出了在欧洲展览麋鹿的要求,就这样有少量的麋鹿辗转千里,来到了欧洲。

1895 年,北京发生了特大洪水,永定河泛滥成灾,南海子猎苑也被洪水部分冲垮,许多麋鹿因此逃出了猎苑,南海子猎苑只剩下数十只麋鹿。5 年以后,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南海子猎苑再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麋鹿失散,少数则被当做侵略军的战利品而运往欧洲。从此我国最后一群人工驯养的麋鹿也彻底瓦解,麋鹿在自己的故乡遭到了灭顶之灾。

新中国成立以后,麋鹿终于回到离开了近半个世纪的故乡——中国,生活在北京动物园中。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和英国合作开展一项重大的自然保护研究项目,即重新引进麋鹿。1985 年 8 月 24 日,20 头麋鹿回到了它

们祖先生活的面积达 1000 多亩的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7 年 9 月又有 18 头

麋鹿来到了南海子。近十年来,这批麋鹿生活良好,繁殖顺利,到 1991 年已

达 130 余头,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种群。

1986 年 3 月在江苏省大丰县的海滨建立了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达 1.5 万亩,为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放养地。同年 8 月,由世界野生生物

基金会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下属的 7 家动物园收集了 39 头麋鹿赠送给我国, 放养在大丰自然保护区这一麋鹿最晚消失的滨海沼泽环境中。由此麋鹿的重新引进工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些侨居海外的麋鹿种群的后代,终于开始了在自己故乡的重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