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澳大利亚经济

1901 年 1 月 1 日,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的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①垄断资本的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垄断资本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垄断与统治日益加强。其主要表现,一是垄断组织扩大。在两次大战之间,澳大利亚的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其资本和规模不断扩大, 并控制了一些重要经济部门。如 1935 年,布罗肯希产业公司吞并了澳大利亚钢铁公司,既扩大了资本,又控制了钢铁工业。同时,国家机构日益从属于垄断组织的统治。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时期,澳大利亚政府不仅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而且扩大投资,发展铁路、水利、电力业、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企业。三是加强对外扩张和掠夺。澳大利亚的垄断资本既剥削本国人民,又派兵参加英国在南非所进行的殖民战争和掠夺。并且通过殖民炼糖公司、伯恩斯·菲利蒲公司、卡尔彭特公司等垄断组织,对大洋洲的新几内亚、巴布亚、诺福克群岛,瑙鲁等殖民地或托管地进行殖民扩张、剥削和掠夺。

②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政府积极实行“人力、资金和市场”政策,也称“移民、投资和互惠贸易”政策。旨在大力开发国内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它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移民。20 年代初,出现了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高潮。1921—1929 年,澳大利亚接收移民 21 万多人,这些移民主要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场,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是农牧业的发展。农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它主要是为英国提供粮食及食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澳大利亚农业有很大的发展,其发展的标志: 一方面是播种面积增加。如 1932 年,澳的小麦播种面积从 1912 年的 7.4 百

万英亩增加到 15 百万英亩,增长了 1 倍。另一方面是产量增加。1912—1932

年,小麦产量从 72 百万蒲式耳增加至 191 百万蒲式耳。再一方面是农业产值

上升。1932 年,澳的农业产值从 1912 年的 2.2 亿澳元增长到 2.4 亿澳元。畜牧业也有较大发展,养羊业和羊毛产量都成倍地增长。

三是工业生产显著增长。两战之间,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 其中包括“生产合理化”措施,用以刺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个时期,工矿业迅速发展。有色金属矿、铁矿、煤矿、制造业、冶金工业的产量则大幅度增加。例如,1912—1942 年,澳大利亚的工业净产值从 1.1 亿澳元增长至

6.3 亿澳元;采矿业净产值从 47 百万澳元上升为 67 百万澳元。

四是对外贸易的增长。工农业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1912—1942 年,澳大利亚的进口贸易额从 1.2 亿澳元增长至 3.5 亿澳元,出口贸易额也

从 1.6 亿澳元扩大至 3.4 亿澳元。

尽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澳大利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澳大

利亚的经济仍具有浓厚的殖民地经济色彩。因为,英国的垄断资本仍控制着澳大利亚铁路、采矿、金融、对外贸易等国民经济的命脉,它没有摆脱对外国垄断资本的依赖性和控制。

③澳大利亚的“反危机”措施。战后,澳大利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给澳大利亚经济沉重的打击,使澳卷入世界经济危机之中。在经济危机期间,澳大利亚的工农业生产都大幅度地下降, 1928/1929 和 1929/1930 年度,国民收入从 6.4 亿镑减至 5.6 亿镑。①出口贸易额下降了 50%,大批农民及农牧业主破产,失业人数增长。1929—1932 年,失业率从 12%上升至 32%,失业人数占工人总数的 30%以上。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等城市失业者开展了“反饥饿斗争”。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摆脱危机,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对策,其中包括:开展政府救济工作,减少开支、压缩银根,减少军费支出,取消移民补助,征收销售税,提高所得税、货物税和关税,控制外国商品进口,鼓励出口,降低基本工资标准 10%,等。但反危机措施的效果甚微。澳镑继续贬值,1931 年 12 月 3 日,澳镑对英镑的汇兑比价从原来的 1∶1 下降至 1.25∶1。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抑制了经济危机在澳大利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