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粮食垄断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俄国农业的全面衰退。十月革命胜利后,也就是从 1918 年春至 1918 年 5 月,苏俄出现了粮食危机。1918 年 4 月,苏俄全国仅有粮食 1500 万普特。莫斯科等市的居民每天仅领到 1/4 至 1/8 磅面包。由于当时的商业和运输工作混乱,加之富农等反动阶级制造饥荒、囤积粮食、

拒绝向国家出售粮食,进行投机倒把活动,牟取暴利,企图搞垮工农政权。这个时期,在城市中出现了排队购粮,粮价猛涨,饥荒威胁全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当时苏维埃政府提出了“为粮食而斗争,就是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伟大口号。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保证城市粮食及红军给养的需要, 保障农业生产,在国内实行了粮食垄断制。所谓粮食垄断制,又称“粮食专卖”,就是一切余粮,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粮食,一律由粮食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粮食的一种经济政策。为了解决粮食危机,实行粮食垄断制,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下列措施:

①建立工人征粮队。1918 年 5 月,苏维埃政权根据列宁的建议,组织了工人征粮队,赴农村反对粮食投机倒把分子,强行没收富农囤积的粮食,建立贫农委员会,夺取富农余粮,从而打击了富农反动阶级的气焰,保障城市粮食供应,解除了饥荒。应制度,在城市实行商品粮的定额配给制。苏俄政府还颁布了《农村贫农组织及供应法令》,从 1918 年 6 月起,建立农村贫农委员会,负责分配粮食、农具、生活用品,没收富农多余粮食等。

③实行重要商品的国家垄断。苏维埃政府于 1918 年 7 月,颁布了重要商品的国家垄断法令。它规定对农业机器、布匹、皮革等商品实行垄断,防止投机商人用布匹换粮食。并指定合作社负责居民商品供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