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各国垄断资本的发展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各国垄断资本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各国垄断资本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在头几年出现了暂短的通货膨胀“景气”,以及于相对稳定时期各国推行“产业合理化”措施和发展一些新兴工业部门,加上帝国主义国家实行侵略扩张政策,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斗争的加剧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资本的集中,促进各国垄断资本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垄断资本发展的标志为:

  1. 垄断组织的发展。这个时期,各国原有的垄断组织的资本、规模和实力都有所扩大。美国和德国的垄断化水平名列前茅,美国的少数垄断组织控制了主要工业部门的生产,德国的垄断组织控制了全国的军工产品生产, 英国的炼钢公司控制了军火、机器制造业的生产,法国十家冶金公司控制了

全国冶金工业总产量的 75%,意大利的大型垄断组织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1. 建立了大量新型垄断组织。这个时期,世界各国在工业部门中都建立了一批新的垄断组织,其主要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30 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并根据“反危机”法令,建立各种“调节经济”的组织。英国和法国实行强制卡特尔化,并分别对电力输配网、铁路等实行“国有化”。1932 年德国建立了 2500 个卡特尔,意大利在采掘、煤炭、钢铁、电力、制造业、化工等部门建立了一些新的垄断组织,它们控制了工业生产的 70—90%。垄断组织的发展,加强了垄断资本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的统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0 年代世界爆发特大危机以后,许多国家采取了各种“反危机”措施和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这个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组织形态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法西斯德国是实行军事统制经济的国家,这个时期,德国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其发展的标志:一是德国政府扩大对垄断集团的军事订货,旨在保证垄断组织获得高额利润;二是法西斯德国推行强制卡特尔化政策,加强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三是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化方针的干预和调控,发展军工生产;四是发展德国的国家所有制,推行国有财产私有化政策;五是国家大力支持垄断集团的发展,加强对外实行扩张和掠夺,等。

日本、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都是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军事化条件下,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日本的法西斯官僚和大财阀控制国家政权,发展军国主义经济,建立各种垄断组织,实行卡特尔化和托拉斯化。在 1931—1935 年间,日本先后创建了 30 多个贩卖

股份公司,统制公司等卡特尔组织。同时,通过兼并手段,将 50 多个财阀企业分别建立了钢铁、纺织、化学、汽车、铁路、食品等大型托拉斯,其中著名的是日本制铁公司,它垄断了钢铁生产总量的 96%。自 1922 年以来,意大利就实行统制经济。在 30 年代期间,意大利的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展标志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联合统治加强,1933 年建立了工业复兴公司(即伊利公司),1934~1935 年又建立了 20 多个全国性的行业劳资协会,同时加强对财政金融和外贸的控制,实行经济军事化和对外侵略政策。由于实行上述政策,国家垄断资本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939 年上半年,占意大利全国股份公司总数 16%的股份公司,其资本约占全国股份资本总数的 90%。①

另一类是美、英、法国家实行非军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是这类国家的典型,主要是推行“罗斯福新政”。1933 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他提出了“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所谓新政,就是指为了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和萧条所采取的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的统称。新政的政策包括财政信贷、工业、农业和城市等经济政策和法令。美国实行新政,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了卡特尔,加强了美国垄断组织的统治,保证了垄断利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各公司的税前利润额高达 260 多亿美元。1939 年,

① A·C· 柯罗索夫、H·H· 季莫菲耶夫:《意大利经济》,国际关系学院出版社,莫斯科 1960 年版,第 5 页。

美国 200 家非金融大公司的资产在全部非金融公司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为 55

%。资本集中有所增长,1935 年美国摩根等八大财团的资产计有 600 多亿美元。

英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美国一样,同属一个类型,主要是采取平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30 年代,英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其发展的标志是:建立英镑集团、推行帝国特惠制和高关税保护政策; 国家支持英国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组织;推行军备竞赛政策、加强备战;政府对落后经济部门实行贷款、低利政策;垄断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等。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发展,在 30 年代中期,英国终于变成了垄断资本高度发达的国家。

在 30 年代,法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有一些发展,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将法国经济从萧条中摆脱出来。

国际垄断组织的发展

国际垄断组织,又称国际垄断同盟,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大型垄断组织按协议自愿组成的一种国际性经济联盟。战后,它获得了迅速发展。其发展标志:一是数量增加。1939 年,国际卡特尔的数量从 1931 年的 320 多个发展

到 1200 多个。二是国际垄断组织形式多样化。这个时期,它的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和国际康采恩等。世界著名的国际垄断组织有:国际航运卡特尔、国际钢铁卡特尔、国际电气卡特尔、国际石油卡特尔等。三是垄断范围扩大。战后时期,世界各国垄断组织的活动范围,从欧洲扩张到世界各地,它不仅制订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销售、分割原料及投资场所,而且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企图瓜分世界。因此,国际垄断组织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垄断资本和垄断统治等矛盾激化起来。

资本输出的增长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方面。所谓资本输出,就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为了取得高额利润或利息, 在国外所进行的投资或贷款活动。战后时期,欧洲各国的资本输出有增长趋势。1919~1938 年,英国资本输出额从 134 亿美元扩大至 140 亿美元。1929~

1938 年,法国资本输出从 35 亿美元增长到 39 亿美元。德国资本输出从 12 亿美元增加至 40 亿美元。20~30 年代,意大利的菲亚特、皮雷利、费鲁齐等十大私人企业集团,扩大了国外直接投资,先后在国外建立了 16 个企业。欧洲各国的资本输出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另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不仅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促进了商品输出;而且可以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破坏当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运动。

劳动群众的贫困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通过对国内外人民的统治与剥削,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与此同时,各国的劳动群众情况却日益贫困化。垄断资本家借口实行“产业合理化”等措施,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加强剥削,工人实际工资不断下降;世界经济危机使大量工人失业,英国工人的失业率为 30%以上,美国、德国的工人失业率一般都在 40%以上。在 30 年代期间,尽管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有所回升,但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未获得重大改善。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加强经济军事化,对劳动者剥削加强,从而使劳动群众生活状况更加恶化。与此同时,各国的农民和中小农场主在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慢性农业危机的制约下,也纷纷破产。垄断资本的统治与剥削,

导致了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者反抗垄断资本统治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