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所见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词句,理解“振、欲、插”的意思。

  2. 逐字逐句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述的情景,想象牧童活泼机灵的神态和愉悦快活的心情,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学会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逐字逐句理解诗的意思, 是教学的重点。

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诗的艺术感染,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思路:

加强生字和词语教学,逐字逐句理解诗的内容,练习背诵和默写,独立地完成课后作业题。面对全体学生教学,分层次训练,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加强理解,加强记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这首古诗是清代诗人袁牧的作品。诗中写的是,在夏天里,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悠闲自得地高声唱着歌,忽然间闭口不唱了的一瞬间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童心,他要捕捉正在鸣叫着的知了。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要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和重音,让学生欣赏、模仿。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 学生轻声练读。(教师巡视指导,注意面对中差生。) 三、学习生字。

  1. 自学生字。靠汉语拼音读准 7 个生字的读音,分析字形,认清字形,

朗读课文理解字义。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第 1 题,查字典,给“振、欲、捕” 3 个字填字音,填字义。

  1. 检查自学情况。用卡片读生字,指名读,齐读。用卡片练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教学生字。生字的音和形要做重点指导。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音;分析字形,认清字形,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记忆字形。如“鸟”字加偏旁“口”是“鸣”,鸟鸣用口;“门”里加“才”是“闭”,和“闲”有区别。接着指导写字:所、欲、忽。边写边拼,每字让学生照写两次。

四、熟读课文。1.范读。

  1. 教读。一句一句地教学生读。

  2. 轻声自读。(人人自练,要求达到正确、流利。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对中下生的指导。)

  3.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 小组轮读。每人读一遍。

  5. 全班选读。教师做纠正,做指导。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1. 教师范背。

  2. 轻声自练。

  3. 同桌互背。

  4. 小组轮背。

  5. 全班选背。

  6. 全班齐背。 六、复习总结。

  1. 抄写课文。同桌互验。

  2. 听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验。

  3. 总结。

七、布置作业。

(1)把生字各写两遍。(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听写 7 个生字。同桌互批自改。

  2. 背诵课文。(1)轻声自背。(2)同桌互背。(3)全班齐背。二、讲读课文。

  1. 由图入文,理解诗意。

先指导学生看图。仔细看上图,判断诗中写的环境和季节,要注意观察树干上的蝉(知了)。看下图,从牧童的服装、打扮推断诗中写的年代。

  1. 推敲词句,体会诗情。
  1. 讲读第一、二两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大声地唱着歌,歌声在树林中振荡。牧童:放牧牛羊的孩子。林樾:树林。振林樾:在树林中振荡。)

讨论:这第一、二两句写出牧童怎样的情绪?(从牧童骑在牛背上放声高歌,可以看出牧童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心情。)

  1. 讲读第三、四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忽然闭口停唱,静悄悄地站立在大树下,原来他是想捉住树上正在鸣叫着的知了。意欲:心想。捕:捉。鸣蝉:叫着的知了。立:站着。)

(诗人为了押韵,将三、四两句倒装,理解、解释诗意时,要调整顺序。再通过调换诗句顺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诗句间的因果关系:A、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B、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

  1. 反复吟诵,循句入境。
  1. 人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出示思考题。先读书思考,然后轻声自说,同桌互说。

①诗中写的是谁?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诗中写的是牧童,是从“牧

童骑黄牛”中的“牧童”一词知道的。)

②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些词知道的?(诗中写的是夏季,是从“林樾”、“鸣蝉”两词知道的。)

③诗中哪些词语能证明诗人观察仔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牛—— 黄牛,看到了颜色;蝉——鸣蝉,听到了声音;立——闭口立,写出了神态; 骑、立,写出了牧童的动作;振,写出了牧童歌声的高亢、响亮;意欲,写出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忽然,写出了时间的短暂。)

  1. 用自己的话说说各诗句和全诗的意思。(可先让学生闭目静听老师的朗诵,边听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机智灵敏的动作,

    轻松愉快的心情,活泼可爱的神态,体会作者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自己练说,同桌互说。最后教师放映活动幻灯片分行出示诗句,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讲述“所见”,吟诵《所见》,背诵《所见》。引发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爱,并转化为主动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动力。)

  2. 说说牧童是什么样的孩子。(从诗的前两句写牧童骑着黄牛放声高歌和后两句写他听到知了鸣叫,一心想捉住知了,忽然闭住嘴停唱,迅速地从牛背上跳下来站在大树下眼盯鸣蝉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牧童是一个天真活泼、机灵可爱的乡村孩子。)

三、复习巩固。1.教师小结。

这首古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仅仅用了 20 个字,却写出了十分丰富的内容。诗人根据自己的“所见”,抓住牧童正要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一瞬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童天真活泼、机灵可爱的动作和神态,使牧童、黄牛、树林、鸣蝉、歌声组成一幅和谐自然的活脱脱的《牧童停歌捕蝉图》。写出了童心,写出了童趣。

2.动笔填空。

( )见意(

)( )林樾

( )蝉鸣(

)( )口立

3.默写课文。

附:板书

11 所见

牧 童 骑 黄 牛,

放牧(的)儿童

骑着

黄牛

歌 声

樾。

歌 声

振动

树林子

意 欲

蝉,

捕捉

鸣叫(的)知了

口 立。

立刻

站立(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