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雷雨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 7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挂”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1.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知道景象描写是作者观察了事物现象概括成的。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仍须从观察图画入手,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先让学生对风、雷、雨、电产生情境感,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从语言的音韵中、句子的含意中去进一步了解雷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下雨好玩儿吗?

谁能说出下雨前天有什么变化吗?下雨时什么样?下过雨之后天什么样,地什么样?

有时候天阴得很快,电闪雷鸣,大雨下了一阵,天一会儿又出太阳了, 这样的雨就叫雷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雷雨前后,都会出现什么景象。

二、初读课文。

  1. 老师范读,同学们边看书边想象情景。

  2. 看书上的两幅图各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3.自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后的景象。

三、字词教学。

蝉:俗名叫什么?这是个什么字?

垂:翘舌音,“睡”字右边。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本课是指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压:半包围结构,左上厂字旁,里面是个土字加一点。网:韵母是后鼻音。半包围结构,上包下,同字框里面是两个“乂”。

渐:韵母是前鼻音。左中右结构,字形中间部分车字的第二横要写成提。挂:吊起,悬在高处。例如:城楼上挂着大红灯笼。本课指彩虹出现在

天空中,好像是挂着的样子。谁能用“挂”造个句子?

彩虹:大雨过后天空中出现的弧形彩带。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的方向。

渐渐:一点一点地,慢慢地。例如:小树渐渐长大了。黑沉沉:“沉沉”, 表示程度很深。“黑沉沉”,在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层很低,天色很暗。

四、默读课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 自然段):雷雨前的景象。第二段(4—6 自然段):雷雨中的景象。第三段(7、8 自然段):雷雨后的景象。

五、课堂作业:抄写字词,并用生字各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分别用“挂、垂、压”各说一句话。二、讲读课文。

  1. 指读 1—3 自然段,看作者在雨前观察到哪些现象?(乌云黑沉沉,树叶不动,蝉不叫;忽然刮起大风;雷声越来越响。)

  2.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与“掉”下来有什么不同?(垂,顺丝下。掉, 无牵扯地落下。)

  3. 学生齐读 4—6 自然段。看作者在雷雨中写了哪些现象。(雨声:哗哗; 样子:雨越下越大;雷声:渐渐地小了。)

  4. 第 6 自然段连用两个“渐渐”说明什么?(雨是慢慢变小的,这是符合事实的,这说明作者是细致观察的。)

  5. 指读 7、8 自然段。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反映雨停了后的景象的?(空气;太阳;彩虹;蝉叫;蜘蛛;池塘里的水和青蛙叫。)指导同学们边说边看第二幅图。

  6. “天亮起来了”与哪一段的哪句话对应?(“满天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7. “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与前面哪句话对应?(“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8. 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与“吹”来有什么区别?(“扑”比“吹” 来得迅猛)

三、老师根据板书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四、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背诵检查。

  1. 老师朗读,学生闭眼默诵。

  2. 分段检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一部分一部分地检查。)

  3. 指名试背全文。三、句子训练。

  1. 读一读,比较每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用幻灯打出课后第二题)
  1.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1. 闪电亮,雷声响,雨下大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了。〔第(1)组第二问中说“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比原句的“不动,不叫”更具体,更生动了。

第(2)组第 2 句中加上“越⋯⋯越⋯⋯”就写出了闪电、雷声和雨的变化。老师可鼓励好同学仿说几个类似的句子。〕

  1. 抄写下面的句子,再用带点的词造句。(用幻灯显示,或用小黑板出示课后第三题。)
  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 雷声渐渐地小了,雨声也渐渐地小了。

  3.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先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再说句,抄句、写句。)附:板书

  1. 雷 雨

雷雨前:乌云 大风 闪电 雷声雷雨中:哗哗 看不清 渐渐小了

雷雨后:空气 太阳 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