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的潜能创造

现代科学中,思维与创造都成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对象,研究创造心理已成为众多学科的纽带和目的。在人才学中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育学中为创造而教,在电脑研究中模仿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中无不需要创造性的开

拓人才。

在神话和传说时代,创造力的第一次大爆发如悬崖瀑布倾泻人间,以它那散珠碎玉为人类生活进行了理想的装饰。以后进入哲理思辩及原始技术实践时代,又如山涧小溪汩汩流淌,润泽了哺育生灵的辽阔土壤。东方曾一度超过西方,我国战国时《素问,八正神明论》和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便代表这一段辉煌创造心理思想和理论概括。近代,西方心理学崛起, 以 1879 年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为樗发展为现代心理学。与冯特同时的英国学者高尔顿(1822~1911 年)对创造心理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著有《遗传与天才》(1869 年)。他认为才能可以测验,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开拓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他创立优生学,希望能提高全人类的素质(其中包括智力与创造能力),他在这的贡献超过了冯特。继高尔顿之后,贾斯特罗发表了《发明的心理》,里布特发表了《论创造想象力》,这个时期(1870 年~1907 年)可称为创造心理研究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为 1908 年~1930 年。这一阶段中,心理学家把创造心理划入人格学之中,对创造性进行了个性心理分析。如法国数学家彭加勒的《论数学上的创造》,美国心理学家华勒士的《思维的艺术》,英国斯皮尔爱的《论创造心理学》等。其中华勒士提出的创造过程中准备、孕育、显扬和校核四个阶段至今仍是创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第三阶段为 1931 年~1950 年。这一阶段中,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创造的认识基础。克劳福德在《创造思维法》一书中,提出了各种具体的创造性思想方法。沃特海姆发表了《卓有成效思维》一文,从此创造性研究从偏重动机转向认识与思维方面。这时,学者们对华勒士提出的创造四阶段作了实验性研究,还探讨了发挥创造力的年龄问题,对创造心理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936 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课”,对职工进行发明创造教育。1941 年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出版了重要著作《思考的方法》, 他还创办了一所专门教授创造心理学的大学,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40 年代以后,美国、英国、联邦德国、瑞典都先后开展创造心理学的研究。

完形心理学的创立者马克斯·韦特墨,探讨思维心理学,其成就见于他1945 年发表的《创造性思维》。在这部著作中,他抨击联想主义与机械学习等传统观点,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 50 年代起开始进入第四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 1950 年美国心理学年会上以《创造性》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在《心理学摘要》刊物上已发表的文章中,载有创造性研究论文仅占 2%,以强调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以后,这方面获得较迅速的发展,从 1950 年至 1965 年的 15 年中,创造研究

的论文比 1950 年以前的 23 年增加了 17 倍。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在《科学艺术》一书里,对创造心理过程中的直觉、机遇、假说、想象的研究颇为深刻, 受到了好评。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研究创造之源愈显得重要,创造心理学的专著大量出现,如 1978 年美国霍尔顿的《科学想象:案例研究》;前苏联 T·B·库德良甫采夫的《技术创造的心理学》(1975 年),A·H·鲁克的《创造心理学》(1978 年), 日本市川龟久弥的《创造性科学》(1970 年),恩田彰的《创造性研究》(1971

年),中山正和的《创造工程学方说》(1972 年)等等。

1971 年前苏联在阿塞拜疆创办了一所创造发明大学,当时这所大学在前

苏联全国 40 多个城市中设有分校。前苏联心理学会自第五次、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对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有明显进展,着重研究的内容有:①研究个体思维的创造过程;②揭示过去很少研究的创造活动环节——问题的产生以及探索的采取决定的反射机制;③研究集体创造,提出人与人之间创造性的相互影响问题,寻找集体创造活动的原则,研究个人与集体创造不相吻合的地方。

现代物质生活的提高,必然会有很多人从机械的、繁重和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专门的创造职业,如科研、图书、情报、教学、艺术、体育、文学、美术等方面。对未来的预测表明,21 世纪家务劳动可能用具有简单思维的电子仆人、工作用机器人代替,还将进一步制造具有一定脑力劳动能力机器人,人工智能程序可代替一般技术操作,甚至从事部分专家科研工作。现在机器人每年以 30%的速度增长,还将研制高级智能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分辨人的声音并进行人机对话,能读、能写文章,能自我学习,还可以自我判断。

未来人的主要工作是创造活动,创造决定着每一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声誉和地位,决定着每个国家的前途,也决定着每一个人的地位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