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提高观察力的全面性、准确性与敏锐性,提高观察水平。不良的观察习惯将造成观察结果不准确,或者观察结果杂乱无章。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曾经指出:“培养那种从积极的探究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为重要,这种说法并不过分。”

  1. 培养有目的、有计划观察的习惯。进行科学观察,要养成有明确观察目的的习惯,要有观察的中心与观察的范围,保证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观察的目的愈明确、愈具体愈好。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观察创造对象,并能获得准确的观察结果。观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目的的明确程度。因此杰出的科学家非常重视观察的目的性。

格雷格说:“研究人员必须运用其大部分的知识和相当部分的才华,方能正确选出值得观察的对象。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选择,往往决定几个月工作的成败。并往往能把一个卓绝的发明家同⋯⋯一个只是老实肯干的人区别开来。”

养成有计划的观察习惯。观察有了周密的观察计划,才能保证观察有步骤地进行,才有可能使获得的观察结果具有条理性与联系性,从而全面地把握观察的对象。观察缺乏计划性将造成观察结果的局限性。为了保证观察的明确目的,在观察开始前,一定要有观察的书面计划,详细说明观察的内容、观察的重点、观察的步骤。

  1. 培养重复观察的习惯。创造对象往往是很复杂的,为了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创造主体要养成重复观察的习惯,特别是观察呈现时间短暂的现象, 特别要注意反复观察,否则可能造成观察的失误。创造主体进行观察时,不要过于自信自己的眼睛与耳朵,否则可能歪曲事实。

  2. 培养观察随时作全面记录的习惯。创造是非常严肃的工作。创造主体进行观察,一定要有观察的记录。创造活动最忌讳对观察结果不随时记录而依赖记忆。凭回忆留下的记录,往往失真,不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开始从事创造活动的青年科学家,务必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记录的内容要根据观察的目的设计记录表格,记录时要准确、具体。为了提高记录速度,事先制定速写符号,节约记录的时间,使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观测的对象上。

借助仪器,如照相机、录音机、录相机等进行记录,不仅能够保证观察的准确性,而且也可以重复观察,反复分析比较。使用记录仪器,一定要事先检查仪器功能是否正常,否则可能造成观察的失误或观察的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