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记忆活动

在创造活动中,情绪对于记忆的过程也会发生显著影响。一般说来,创造主体在记忆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生动和强烈的情绪,可以反过来促进记忆的效果性和加强保存的牢固性。法国作家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 年) 16 岁时在巴黎法院门前广场看到一个年轻妇女受烙刑的情景,直到他 60 岁时还记得那样细致和具体。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描写这一往事:“她的脚边放着一炉烧红的炭,一把木柄的烙铁插在炭火里,烧得通红,观众好像感到很满意。”“正当时钟响了 12 下,一个男子不让她看见,从她背后走上刑台。我事先已经看到,那女子穿的粗毛布小衫背上有一条缝,用带子拴着。那男子上来,很快地解开带子,敞开小衫,让女人的背一直裸露到腰部,接着拿起炉子里的烙铁,就往她赤裸的肩头上放,而且深深地往下按去,烙铁和刽子手的拳头被一阵白色的烟雾遮没了。”雨果信中的这些话,充分说明他对一个妇女受烙刑的记忆的深刻与牢固和他当时的情绪有多么大的联系,在其后的 40 多年中,随着当时情景的记忆的唤起,自然引起雨果相应的情绪活动,而这种情绪随着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更加深化,直接影响雨果的一系列文学创造活动,这些创造活动的成果便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文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