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智能发展的因素

人的智能的发展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归结起来,不外乎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那么,哪一种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呢?

对这两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其中有的观点截然相反。

有人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挖洞”;外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是百分之百的遗传决定论者。

然而有人却持相反的态度。中国古代学者墨子(前 468~前 376 年), 看到染丝着色的情况,想起环境对人的作用,慨然说道:“染在青色的缸里就变成青色;染在黄色的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在哪种染缸里,就变成哪种颜色啊!”近代美国有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甚至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

我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把他们随意培养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盗贼。”这就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者。

当然,也有不少人的看法并不那么极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科学家耗费了毕生的心血,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想要找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

为判定遗传因素对智能发展的影响,许多科学家对同卵生双胞胎进行了科研,从这些双胞胎一出生就进行跟踪观察的实验,研究同样的遗传因素是不是会使他们获得同样的智能。有科学家还进行家庭史的调查,研究上下多少代的一个家庭,由遗传而来的智能方面的共同之处。

为判定环境因素对智能发展的影响,也有许多学者认真研究寄养子的特点,看看寄养的儿童是不是与这个寄养家庭的亲生子女相像;也有学者去寻求科学家的分布与地区的关系,来分析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差别,对科学家出现多少的影响。对狼孩子的研究也很能说明社会和自然环境对人的智能发展的影响。

国外比较常用的一种研究遗传与环境影响的方法,是对各种不同血缘关系的人进行心理测验,然后看看同一类型的成对被试成绩是否相似。这种相似程度用统计上的相关系数表表示。结果表明,同卵双胞胎之间这种相关最为显著,异卵双胞胎次之,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则相关系数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遗传因素对智能发展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发现在同一类人身上由于环境不同,这种相关的程度也会有很大差别。在一起生活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相似程度远远高于不在一处生活的同卵双胞胎;而没有血缘关系但在一处生活的两个孩子之间的相似程度,也远远高于既没有血缘关系也不在一地生活的孩子。尽管这类心理测量不见得能完全如实反映人的智能发展的水平,但关于环境和教育在智能发展中的作用还是得到了普遍的承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知道了在性细胞的染色体里,含有一定数目的、占

一定位置的遗传物质——基因,正是基因决定着下一代的不同性状。通过生物化学的研究,又知道了基因的主要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贮藏着遗传信息和密码,使上一代的形态性状得以遗传给下一代。

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家曾对小白鼠进行了脑化学研究,发现早期经验能使白鼠的脑组织发生变化。生活在丰富环境里的小白鼠脑皮质比较厚、比较重、细胞体增大,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比例有了变化,一些脑酶的活动量增高了,学习能力也增强了。这表明环境可能会影响遗传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人对遗传和环境对人的智能影响认识会越来越深刻。现在,更多的专家主张要辩证地看问题,应研究这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或许可以说,遗传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则决定了发展的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