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方战趋向激烈

新军事革命中的战争的显著特点是“打后勤”。摧毁后方保障基地,或截断后方与前方的保障线路,前方无异坐以待毙;即便是后勤供给不够量、不及时,前方作战也要陷入被动或遭受损失。所以,没有后方就不会有前方, 后勤输送线可谓前方作战的生命线。

后勤的背后是经济,后勤保障能力强弱依赖于国家经济供给水平的高低。这就是说,后勤与国家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摧毁敌国的经济目标,也就截断了后勤保障之源。所以,打后勤又往往与打击敌国经济目标并行。打后勤和打国家经济目标可统称为后方战。从 80 年代以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看, 后方战的主要方式有:

第一,打击对方的电力、石油、军工厂和库房,以截断其电、油、弹药与武器等供应源。摧毁对方的电力设施,使电力供应中断,从而迫使对方停工停产,经济生产和生活秩序发生紊乱,经济负担加重,战争保障能力下降。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把伊拉克的电力生产设施作为首要打击目标。在战略空袭开始不久,巴格达、巴士拉等大城市夜间漆黑一团,不仅使国民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心大乱,而且许多工厂停工停产,无法生产前线急需的作战物资。打击对方的石油提炼和输送设施,也就限制了对方的装甲车、汽车、飞机等机动能力。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以军集中大量航空兵,对叙利亚的炼油厂、贮油库进行空袭,使前线叙军数千辆坦克、装甲车得不到油料, 使战况急转直下,以军得以反击成功。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石油设施进行了约 500 架次的攻击,投掷了大约 1200 吨炸弹,摧毁伊大约 80% 的石油提炼设施,不仅使伊前线部队得不到充足的油料补给,而且使伊国家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打击对方的兵工厂和各种仓库,就等于直接削弱对方的战斗力,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将伊军工生产和储存地作为主要打击目标群, 打击目标数占其整个袭击目标总数的 15%。到战争结束时,伊拉克的化学工厂、核工厂、军火工厂等工业设施基本被摧毁,伊制造小型武器、火炮、小口径和大口径弹药、电子和光学系统以及修理装甲车辆的常规武器生产能力,至少被削弱 30%。弹药库、油料库、给养库被炸毁 200 余个,使其储存物资大大减少,为多国部队夺取战场主动权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打击对方的机场、码头以及飞机、舰船等输送工具,使敌人无法进行补给。摧毁对方的补给源,可谓后方战的“第一板斧”;摧毁对方的补给转运场和工具,可谓后方战的“第二板斧”。在近年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通常在战争一开始就突击对方的运输工具和补给转运场。马岛战争中, 英军在登陆前,即以空军重点突击马岛阿军的机场、港口、飞机和船只,炸毁岛上阿军的全部机场,使马岛阿空军陷于弹尽粮绝的困境。海湾战争中, 多国部队除轰炸伊拉克全部机场之外,还把搜索、轰炸伊飞机作为主要打击目标。伊原有 750 架固定翼飞机,到战争结束时有 324 架被摧毁、缴获或飞

到国外。伊拉克有 594 个飞机掩体,其中 375 个遭到严重破坏或被摧毁。伊拉克共拥有 165 艘作战舰艇,约 87%(143 艘)被摧毁或受到重创。

第三,破坏敌人的后方补给线,以达到“断源截流”的目的。这可谓后方战的“第三板斧”,通常是对地面道路采用轰炸或布雷,对空中和海上通路采取火力封锁。在马岛战争中,英军对阿采取的第一个作战行动是对马岛

周围 200 海里实施海空封锁,以“疲惫阿守军,断其补给”。阿军也确因英军的封锁而使岛上守军补给中断。战后阿军在联合参谋部的公报中承认:“阿军只是由于无法补充作战物资才遭失败”。如果阿军采取反封锁,破坏英军的后勤补给线,英军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对此,美报刊认为,如果阿军出动飞机和潜艇打击英军的补给船只,会给英军造成更大损失,甚至可能扭转战局。英军特混舰队司令约翰·伍德沃德也认为,阿军没有攻击其补给船只, “这也可能是敌军所犯的一个最大错误”。阿军在战后总结教训时指出,“战争开始后,我们的首要任务本应打击敌海上运输线,甚至用民用飞机发射反舰导弹去打击敌正在向东航行而无舰只护航的补给油船。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

无独有偶,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犯了与阿根廷队军队犯的同样错误。在多国部队向海湾集结、从四面八方向沙科边界运送作战物资时,伊军如果主动出击,袭击其运输线,无论如何,多国部队集结行动不会那样顺利,甚至对这场战争都能产生重大影响。与此相反,多国部队为断绝伊拉克向科威特境内输送作战物资,几乎破坏了伊科所有通路,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上的 36 座桥梁被炸毁 33 座,两河流域以南及在科地区部队后勤补给线几乎全

被切断,每天到达前线的补给车辆由战前的 1000 辆减少到战中的几十辆,补给基本中断。

谁能在后方战的“三板斧”中赢得主动,占有优势,谁就能获取战场主动权。许多国家认为,现代战争已经没有前后方界限,战争中首先要在后方战中取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