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组织网络化的战场指挥

作战指导主要是通过战场指挥表现出来。作战体系的组成,作战指挥手段、方法的运用,都可反映出指挥员作战指导艺术的造诣。现代条件下,战

① 甄希:“浅析外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理论”,《外国军事学术》1993 年第 9 期,第 20

页。

场信息量急剧增加,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军兵种协

同更加复杂,战斗保障更为困难。这就要求指挥员具备更高的指挥能力与指导艺术。

  1. 指挥手段现代化、自动化。指挥手段主要包括侦察手段、信息处理手段、通信手段、指挥与控制手段等。在古代,这些手段都是通过人的大脑、眼睛、耳朵、嘴巴、腿和手来体现。在近代以至到本世纪中期,这些手段也主要是由人加部分器材(包括性能较差的光、电、声器材)来体现。从本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 80 年代以来,这些手段越来越现代化、自动化,情报信息的获取与传输主要通过现代化的侦察、通信工具,人已退居“二线”,成为侦察、通信工具的操纵者。各种手段互相作用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C3I 系统。
  1. 情报侦察全方位、立体化。由于现代信号情报技术、目标成像技术、导弹预警技术、雷达情报技术、对地遥感和气象观测技术、水下侦察技术、投掷式遥控地面传感技术等大量使用,现代情报侦察能力和水平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实施侦察不仅能在地面上以声、光、电、磁等手段进行,而且可以在太空、天空、海上、水下等多领域以光、电等手段同时进行。

在太空,有侦察卫星在运转(仅美国一家在 1986 年底前,就发射了 244

颗照相侦察卫星),这些卫星在距地面 160 公里以上高度实施侦察,每张照片可覆盖 180×l80 平方公里的地域,分辩率为 0.1~0.3 米。

在空中,有各种各样的无人飞行器、侦察飞机、直升机,既能在数以万米计的高度对目标实施侦察,也能在近达几米的高度对目标实施侦察,并且侦察信息容量大、范围广、精度高。美国的 TR—1 型战术侦察机最大升限达21600 米,最大航程 4800 公里,续航时间长达 12 小时,沿国境线飞行可拍

摄到对方国土 56 公里纵深的目标。美 E—3A 飞机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 1200

公里,能同时识别 200 批目标。

在地面,有各种无线电、雷达、自动地面传感器等侦察设备,美、俄、英等国都有较全面的侦察手段和较高的侦察能力。俄罗斯方面军的特种任务旅可展开 240 个侦察班组,每个组在一昼夜能完成对 1 个目标或面积为 100

多平方公里地域的侦察,全旅能同时对 170 个目标实施侦察。俄方面军独立

无线电技术旅能同时开设 227 个侦察哨,能对纵深 400 公里内的雷达和无线

电遥控器进行侦察,对 1000 公里内的无线电通信器材进行侦察,即大体上能对 1 个集团军群、2—3 个步兵军、10—12 个陆军师的指挥部,1 个战术空军联合指挥部,3—4 个空军集团军,18—22 个机场,1 个地域和 2—3 个防空扇区,15—18 个防空导弹营,20—30 个雷达中心哨实施监控和侦察。其集团军无线电技术团可同时开设 81 个侦察哨,能对 120 个无线电短波网络,20

—30 个超短波网进行监控。测向群 1 小时内能测定 180—240 部敌工作中的

电台的方位。在集团军地带内可侦察发现 40 个目标并能对 100 个空中目标进

行跟踪。师无线电侦察连能展开 27 个侦察哨,能在正面宽 20 公里地带内对

纵深 30—40 公里内的敌无线电器材实施侦察,在 1 小时内能确定近 60 个工

作中的敌电台方位,查明 5—6 条工作中的敌无线电中继通信线路的参数,一

昼夜能侦察发现 10—12 个地面目标。

地面的雷达侦察,种类更多,可以昼夜全天候探测人员、车辆、飞机、舰船、导弹等目标。导弹预警雷达,作用距离可达数千公里。美国的远程搜索雷达 AN/FPS—50、相控阵 AN/FPS—115,作用距离分别为 4800、 4000 公

里,将其架设在国土边缘地区,可完成对国土的全方位预警,所提供的预警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自动地面传感器,可以探测数百至数千公里目标活动情况。

舰载侦察监视装备,不仅可以截获对方雷达和通信信号,而且可以识别和定位海上目标。

上述不同领域中的侦察监视系统,表现出在空间上立体化、手段上综合化、作用形式上全方位的特征。作战指挥凭借这些“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可以迅速、准确、全面地掌握敌方的情况,识别、跟踪敌人的行动,为适时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 信息处理自动化、计算机化。信息处理是作战指挥的中心环节,并决定着战争的发展乃至成败。信息流的任何阻塞或控制失误,都会造成人流、物流的严重混乱或损失。然而在信息量大得惊人的现代战争中,仅依靠人工来处理信息已力不从心。据外国专家估计,用普通手段,通常只能处理所获信息的 30%以下,真正送到指挥官手里的情报实际上还不到 10%。在高技术战争中,作战指挥对信息的处理已实现了自动化、计算机化。当信息送到作战指挥中心后,计算机对输入的各种格式化信息自动进行综合、分类、存贮、更新、检索、复制和计算等,依据信息进行军事运筹(模拟与预测),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和优选,尔后输出信息。与此同时,以文字、符号、表格以及图形、图象等各种形式,直观地显示各种信息。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大大节省了作战指挥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指挥效率。据外军估算,以前运用手工作业方式,指挥员要把 85%的时间用于大量的信息处理和复杂的数据计算上,考虑战役战术的时间只有 15%;信息处理和计算实现自动化、计算机化后,指挥人员至少可用 85%的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活动。

  2. 指挥通信网络化、多样化。通信网以程控计算机为节点,可自动寻找用户;以多种信道组成辐射状、格子状的回路;采用数字通信的方式。技术较先进国家的通信网包括:国防数据网、国防卫星通信系统、舰队卫星通信系统、空军卫星通信系统、三军联合战术通信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战术地域通信系统等。每个系统又都是一个完整的网络。如美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其终端装在飞机、坦克、装甲战车上,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战术指挥通信网络。这个网络的任何一个终端既可接收,又可转发网络内任何一个终端的信息。并且,不管哪一个终端受损,都不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指挥通信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各种通信手段的整体功能,为展开全方位、全时域的通信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信息斗争异常激烈的现代战场上,为确保指挥通信不中断,作战双方一般都组织重复甚至多套通信网络,采取多层次、多功能、多手段的通信方式。远程通信主要通过卫星信道来保障,战区内通信通常开辟多种地域通信网,各种背负式、车载式短波、超短波跳频电台、微波和散射等多种手段同时使用,同时还配备有话音保密机和数据保密机等,以增强通信的抗干扰和保密能力(见图—04)。

图—04 指挥通信系统示意图

现代化的情报侦察、指挥控制和通信手段均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统一系统,即C3I 系统(图—05),从而使作战指挥进入了一

个“人——机”新阶段。

图—05 某C3I 系统示意图

  1. 指挥体制趋向合成、精干。新军事革命中的战争是陆、海、空、天、电五位一体的战争,作战时可能有各军兵种参加,大多数是合同作战,有的战争还是多国参加的联合作战,战争规模不大,因而作战指挥体制自然趋向高度合成。另一方面,高技术战争中的情报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保障系统等联系日益紧密,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系统分别在各个建制系统内,作战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于合成,在同一个大系统内组成有机联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系统的作用。这就是说,战争的整体性必须与整体(合成)性的指挥体制相适应。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联军指挥中心,美军的中央总部,都是高度合成的作战指挥中心,并都是为了适应这场战争作战指挥而建立的。

与合成指挥体制相一致的是指挥体制精干,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挥体制合成性越高,同时也就越精干。指挥机构趋向合成之后,指挥机关人员必然相对减少;指挥器材的现代化、自动化,也代替了相当一部分指挥人员。美军陆军师司令部的指挥与参谋人员在 70 年代初期为 45 人,目前仅

18 人,削减幅度达 60%;美国战役空中指挥所仅有 16 人;北约指挥中心仅

有 38 人,英阿马岛之战,英军的最高指挥机构仅 31 人。有人预测,未来司令部的组织体制将由更加新型的组织形式所代替,“袖珍型”指挥机构可能变为现实。

指挥机构趋向合成、精干,指挥效率进一步得以提高。美国总统通过美军C3I 系统的通信分系统向一线部队下达作战命令一般只需 5—7 分钟。设在华盛顿的国家军事指挥中心,通过该系统向汉城的美军司令部作战指挥中心下达作战命令,最快时只需 45 秒钟。

  1. 指挥方法更为灵活、科学。指挥方法随着战争和指挥手段的发展而发展。现代战争规模趋向小型化、作战方式多样化,指挥手段自动化,使得指挥方法更为灵活。

灵活主要表现为该集中时高度集中,该分散时则高度分散,并且集中与分散可适时改变。高技术战争,不仅战争的发生有着很浓的政治色彩,其发展和结局也同样有着很浓的政治色彩,甚至连某一个战术行动也同国家政治、外交联系在一起。因此,只有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才能更好地完成战争使命。要不要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打,战争使用什么力量、采取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等,都要经过统帅部决策和指挥。这可谓之高技术战争高度集中指挥的外在原因。就其内在原因说,这种战争是在广阔空间内进行的陆、海、空、天、电五位一体的活动,军兵种和武器装备繁多,作战力量构成复杂,战争节奏和进程加快,必须减少中间层次,实行集中统一指挥,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战争要求。

与更为集中相反的一面是更为分散。在广阔的现代战场上,由于武器威力的增大,兵力趋向分散;军队机动频繁,战场情况变化急剧;作战形式迅速转变,立体突破立体包围时常出现,于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双方犬牙交错;在电子斗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通信指挥易中断,作战部队会被分割, 这些情况都表明,各作战单位的独立性增强。因而,要求作战指挥必须有很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即分散性,组织方式上,通常是上级只规定任务,下

达原则性指示,不规定行动的细节,下级指挥员则根据受领的任务和当时情况,独立自主地指挥部队完成作战任务。英阿马岛战争,英国战时内阁对前线指挥员只有原则性的指示,除此之外未作其他干预;而阿根廷方面则不然, 需要空军支援时要逐层请示,贻误了不少战机。

无论是更为集中的指挥还是更为分散的指挥,都与现代化指挥手段和工具相一致。集中指挥有C3I 系统作保障,而分散指挥同样是有各作战单元的通信手段保障。海湾战争斯间,美军团以下部(分)队大量使用便携式、折叠式微机,这些微机有的连成网络,有的作为个人通信终端。下级指挥官在率领部队独立执行作战任务时,也能及时与上级取得联系,从而克服了以往实行分散指挥时所带来的上下级不易沟通、全局与局部很难协调等问题。

所谓指挥方法科学,主要是指对指挥内容的量化增多、运筹增多,多数情况下实行人、机相结合。量化包括对情报的量化分析、对作战双方战斗力对比及损失的量化分析,对作战方案(包括目标、使用手段、方法、时间) 的运筹分析等,并以此来辅助决策。在海湾战争中的战略空袭,美军利用计算机对空袭计划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空袭要在 1 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摧毁科威特境内伊军正规部队 75—85%的装甲车辆和火炮;利用 F—117A 从中空和“战斧”式巡航导弹从低空对巴格达的统帅机构和电力设施等目标进行攻击,要比用 F—111 和 A—6E 飞机从低空攻击这些目标危险性小得多。这些模拟结果对美军战略空袭决策和计划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指挥问题量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机结合的过程。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大量情报资料,在人的参与下,计算机对情报资料进行处理,同时将处理的情况显示在决策者面前;决策者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存贮能力,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推理、预测,进而作出判断,形成计划方案;此方案再输入计算机进行推演,由人选出最佳方案;计算机按人的要求,将指令信息传输给执行者;各级计算机网络按照既定的计划方案和程序,辅助指挥人员对作战过程实施控制,从而完成整个指挥过程。这种人、机结合的方法与过程,不仅时效高,而且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

现代化的作战指挥建立在现代化的指挥手段基础之上,指挥手段的优劣对作战指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交战双方指挥手段的差异,不仅会影响指挥的效率,还会影响所属部队的作战行动以至战争的胜负。高技术战争一开始,通常都是首先对对方指挥系统进行摧毁、压制和干扰,企图使对方变成 “聋子”、“瞎子”和“哑巴”。激烈的电子战、武器硬摧毁、特种战的破坏,对指挥系统生存与稳定构成巨大威胁。指挥手段劣势一方在这种威胁面前将处处受制,不采取有效方法与敌相对抗,将难以保障顺利地实施指挥。我军应加快进行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建设,重点发展电子战装备,以确保

在未来战场上掌握制电磁权;发展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并形成网络;提高侦察预警能力,以保证及时获取战场信息;进一步优化指挥结构,精减机关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实现人、机结合。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指挥人员的军事素质和文化水平,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指挥工具,掌握军事运筹方法,以便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战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