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露端倪的天战

1957 年 10 月 4 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1 号”,标志着人类开始跨入航天时代,同时也揭开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外层空间争夺的序幕。60 年代以来,侦察卫星、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以及军用气象卫星等各类军用航天系统陆续问世,并成为超级大国军事力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军事行动对航天系统依赖性的增长和反卫星武器的不断发展,军用航天器遭受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任何破坏航天系统或使之失效的行动都会被对方视为一种战争行动。交战中,一方要摧毁另一方的军用卫星,另一方总要防御、反击,外层空间将成为新的战场并出现天战。事实上,从 60 年代开始,天战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

1982 年,美军空军中将丹尼尔·格雷厄姆提出“高边疆理论”。1983 年初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前苏联对此反应尤其强烈,1985 年 4 月, 戈尔巴乔夫在华约会议上说,“苏联不容许军事战略均势被打破,如果有人继续准备星球大战,苏联应采取对应措施,包括加强和完善进攻性武器。” 1982 年 9 月 1 日,美国空军宣告成立航天司令部,1985 年又成立了“联合航天司令部”。1987 年美地面光电深空监视(大空轨道监视)系统被综合到太空作战中心,负责此中心的管理者就。有 1800 人。同期,苏联也成立了与美类似的机构。这标志着天军的出现。

几十年来,某些国家设想和研制了多种天战兵器。(1)轨道轰炸系统,设想把装有核弹头的卫星部署在空间轨道,当需要时,令其再入地球大气层, 摧毁地面目标。(2)部分轨道轰炸系统。装有核弹头的卫星式武器,平时储存在地面上,当敌对行动开始时发射出去。在反推再入大气层袭击目标之前, 绕地球运行不足一圈,故称部分轨道轰炸系统。与洲际弹道导弹相比,部分轨道轰炸系统具有轨道低、对方可用的预警时间短,打击同一目标可有两个攻击方向(即可沿相反的两个方向发射),使对方防御困难等优点。缺点是采用同样的运载火箭,携带的弹头重量小,命中精度低,(3)反卫星武器。包括反卫星导弹、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导弹可以从地面或空中发射。从空中(飞机上)发射反卫星导弹,具有机动作战的优点,但拦截能力受飞机运载能力制约。反卫星卫星是将带有爆破装置的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进入与目标轨道基本相同的轨道后,以光学、微波等手段捕获和识别目标,然后在地面或自身携带的指令系统的控制下,接近并摧毁目标(敌方的军用卫星)。(4)反弹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 211 页。

道导弹武器。通常也具备反卫星功能,可分为天基动能武器和天基定向能武器两类。天基动能武器包括火箭推进的动能弹和电磁力推进的电磁炮;天基定向能武器包括强激光、粒子束和微波武器等。与地基反弹道导弹武器相比, 天基反弹道导弹武器的优点是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助推段和末助推段拦截。由于在此阶段的导弹尚未释放多弹头,成功拦截一枚导弹相当于在未段成功拦截多个弹头;适当选用轨道,合理部署天基拦截武器,可以缩短拦截器的作战距离,实施全球范围拦截;外空高真空环境有利于高能激光等定向能武器的使用。缺点是空间作战平台按天体力学运行易遭摧毁,生存能力低;大量天基平台组网,需要进行大量的航天发射活动,天基平台需要长期维护、保养和多种自身保护手段。投资巨大,(5)航天飞机——航天站——轨道间飞船载人航天体系。航天飞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也是一种载人的多用途航天器。它不仅能担负地——天之间的各种载荷运输任务,而且能经济地发射、维修、回收卫星,也可直接从事反卫星、战略轰炸等军事活动。航天站是设在外层空间的军事基地,可担负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后勤供应和维修保养等任务,还可作为战略武器的发射台。轨道间飞船, 可视为空间歼击飞船,是天战中活动范围广、机动灵活的突击力量。

美国人理·弗莱德曼等在《高技术战争》一书中说:“地面战争的结局将取决于太空战争的结果。”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运筹帷幄》一书中讲到,在过去 30 年中,美苏争夺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领域,而且有可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域,对陆地和海洋的控制需要依赖对太空的控制。“哪个国家控制了太空,那个国家就可以既控制陆地,又控制海洋。控制太空的斗争是控制海洋斗争的继续。在过去的各国争夺中,哪个国家握有海上霸权, 那个国家就控制了大陆的出人口,随之控制了沿海地区,甚至最终因此而控制了大陆。同样地,在当代,对太空的军事控制正在变成争夺全球地缘政治胜利中有决定意义的潜在筹码。的确,考虑到从太空向地球目标发射核武器所具有的巨大破坏威力,对太空的最终霸权可能比以往的海上霸权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对大空的控制会很快转变为地球上的重大地缘政治利益。对掌握了太空霸权国家的政治要求,其他国家必须默从,否则就将还手乏术,自取灭亡。从本质上说,对太空的争夺不同于陆地战争而颇似海战,争夺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直接掠夺战利品,而是为了获取有决定意义的战略筹码。”① 布氏所言不能说没有道理。对太空的争夺不仅可以加重战略筹码,还可以获取太空战的主动权。

到目前为止,在太空虽没有发生独立的以太空兵器对大空兵器所进行的直接较量,但已发生了大量的间接较量,并对传统的陆、海、空战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空战己初露端倪。

60 年代开始,美国和前苏联一直进行反卫星、反弹道导弹的天战模拟和

实战演练。前苏联于 1982 年在一次大规模战略核武器演习中,首先发射了反卫星卫星,模拟摧毁敌方的军用卫星;另外还发射了两颗军用卫星去替补假定在太空战中被敌方摧毁的己方卫星;接着发射了地对地、潜对地战略核导弹,模拟对对方实施核打击;随后又发射了反弹道导弹拦截来袭的敌方报复性战略导弹。这次演习是一次综合性天战演习,与美科学幻想片“星球大战” 所描述的情景很相似。

① [美国]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运筹帷幄》,译林出版社,1989 年版,第 160 页。

70 年代以来,各类军用卫星已经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这些卫星从侦察、监视、预警、导航、通信和气象保障等方面支援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成为不可缺少的作战支援力量。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借助于前苏联侦察卫星提供的军事情报,在战争初期掌握了主动权;以色列则根据美国侦察卫星提供的军事情报,在埃及防御的薄弱地带突破、进逼苏伊士城下,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在英阿马岛战争中,美国有 24 颗侦察卫星监视战场,不断向英军提供信息情报;前苏联有 37 颗卫星监视战场,据报道,阿根廷用“飞鱼”导弹击沉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就是由前苏联海洋监视卫星提供的舰位。在海湾战争中,仅美国动用的各类卫星就有 56 颗,其中照相侦察卫星 7 颗,全天候、昼夜实施照相侦察,多国部队 70%以上的战略和战术情报是由这种卫星提供的;电子侦察卫星 5 颗, 全时段地截获伊拉克微波通信、无线电联络以及遥测信号;海洋监视卫星 4

颗,监视海上目标,搜集海、陆目标电子情报;民用遥感卫星 2 颗,用以搜

集地面图象资料;国防通信卫星 6 颗,保障美中央总部与白宫和五角大楼,

以及盟国之间每天高达 70 万次以上的通信;战术通信卫星 2 颗,为战区部队

提供战术通信服务;海军通信卫星 3 颗,用于为陆、海、空部队提供高速数

字通信保障和海军的全球军事通信保障;导弹预警卫星 2 颗,监视、探测伊

拉克中、短程导弹动态,在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 90—120 秒即能捕获

目标并判明弹着区,为多国部队提供 4—5 分钟预警时间;数据中继卫星 6 颗,为低轨卫星和地面通信设备等提供数据中继业务,进行高纬度地区通信; 导航卫星 16 颗,昼夜 24 小时为多国部队的各种兵力兵器导航定位,提供敌

目标座标;国防气象支援卫星 3 颗,为多国部队提供气象信息。这些卫星用于实战,极大地提高了多国部队的总体作战能力,在战争保障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交战的另一方伊拉克,为对付美国的卫星侦察,花几千万美元从西方国家购买卫星照片,针对照片反映的本国军事部署和设施的情况进行伪装,设置了大量假目标,增大了多国部队的轰炸难度,从而为已方保存了许多重要设施和有生力量。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卫星已成为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太空战已经开始。今后,以大空为主要战场、以天基兵器为主要力量、以大空格斗为主要作战形式的大空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虽然不会发生, 但航天器对陆、海、空战场的支援保障,弹道导弹突袭,反卫星、反弹道导弹作战将有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