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多维化的夜战

新军事革命条件下的夜战已不是特种战法,而是一种常用战法。过去, 因为没有夜视器材,夜战只作为特殊条件下的一种作战方法。我军善于夜战, 素有“夜老虎”美称。在中国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许多重大战役作战行动都是昼夜连续进行,一些小的战斗也曾频繁地组织夜战近战。现代条件下,夜战几乎与白天作战一样。特别是夜视器材先进而且装备较多的国家, 夜暗己不是其作战的障碍,而是可资利用的有利条件,因而主要作战时段都安排在夜间进行,这与过去的夜战有了很大不同。

夜战不仅是在陆地上进行,而且已扩展到多维空间内进行。夜战的历史固然很悠久,但主要是在陆地上进行。

50 年代初,夜视器材首次运用于抗美援朝战争,具有现代意义的夜战也主要是在陆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夜战器材不仅装备于陆军,也逐渐装备到空军和海军,70 年代以来,夜战已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内展开。

夜战不仅在战术范围内进行,而且扩展到战役以至战略范围。过去的夜战,主要用于近距离的战斗(我军就通常把近战与夜战联在一起)。现代条件下,战役行动和战略行动都可实施夜战,作战距离达数十至数千公里。海湾战争地面作战发起后,美第 24 机步师利用先进的夜视器材,昼夜兼程,连续突击 47 个小时,行程达 3D0 多公里,抵达伊拉克幼发拉底河谷,切断了伊共和国卫队主力部队通往巴格达的退路,完成了战役合围任务。

夜战方法已与白天几乎一致。传统的夜战一般在白天基础上进行,夜间

行动只作为白天行动的延伸。并且,夜间进攻一般不进行火力准备,而采取偷袭方式。在现代条件下,夜间作战行动几乎都与白天一样,炮火准备的时间比白天还长,打击的目标可涉及敌方全纵深。夜战行动方式可以是偷袭, 更多的是以强攻为主。

夜战条件和方法的变化,对传统夜战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夜视器材数量少、性能落后的军队来说,在敌大量使用先进的夜视器材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敌人看得见我、而我看不见或看不清敌人之“单向透明”的被动局面, 增大了观察敌情、组织指挥、协同配合以及射击瞄准的难度,直接影响着夜战战法的运用。但是,夜视器材也有许多固有的弱点,只要充分利用夜视器材的弱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斗争方法,夜视器材劣势一方也可以进行夜战。

利用夜视器材观察起伏凹地、地物死角、草木丛生的复杂地形受到限制的特点,在夜间行动时应选择低下、隐蔽的路线,尽量利用田坎、沟渠、树林、居民地等地形地物隐蔽行动,是对付夜视器材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利用敌夜视器材视界较窄的弱点,辽回到敌一侧去进行作战。

夜视器材受天候制约较大,在下雨、降雪、浓雾、强风等天候条件下, 其观察效果都会降低。一台作用距离为 800 米的主动红外夜视仪,在风沙的

夜晚只能观察到 400 米处的目标。同一台微光夜视仪,在星光条件下作用距

离约 600 米,而在乌云密布、星月淹没的条件下就降为 10 米了。试验结果表明,微光夜视仪雨天观察效果降低 20%,中等雾天降低 60%,大雾天则几乎无法观察。即使是热成像,遇有浓雾、暴雨、大雪或空气很潮湿等情况,作用距离和观察效果也会有所下降。

现阶段的夜机器材,观察到的目标图像一般呈浅绿色,有雾状感,对颜色较深、色质差异小的物体不易辨别。因此,只要经过巧妙伪装,夜视器材的观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执行战斗任务时,应戴伪装帽和穿伪装服,避免眼睛、牙齿外露;携带武器、器材时,可将枪刺、圆锹等加以包装或涂料。

不论是主动式还是被动式夜视器材,在强光照射下,都容易老化甚至被烧坏。突然发射照明弹、信号弹,能降低敌夜视器材的观察效果或减短其使用寿命。这就是强光干扰。还可以用烟幕干扰。试验表明,现有的普通烟幕和特种烟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主动红外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的观察效果下降或失效。因此,夜战中应有计划地、适时地施放烟幕,以达到迷盲敌夜视器材的目的。另外,还可采取欺骗干扰,即通过设置假阵地、假目标、假热源(模拟近似真目标表面的热辐射源)等手段,迷惑敌人,分散其观察器材, 造成敌指挥上的错误。

主动式红外夜机器材,工作持续时间短。如步兵轻武器上用的夜视瞄准镜,工作持续时限为 3.5 小时,一般开机一次只能持续 10 秒钟,必须停 10 秒后再开机。根据这一弱点,可用红外望远镜、观察镜和四(1)火箭筒上的瞄准镜观察,发现绿色光点时立即隐蔽,光点消失后迅速前进。此外,还可运用人力手段,直接摧毁敌夜视器材,这是与敌夜视器材作斗争、保证己方隐蔽行动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开展夜战的主要方法。

在夜视装备数量少、性能较差的情况下,开展夜战时应将有限的夜视器材集中起来用于主要方向、重点地区和重要战斗时节,以在有限时间内形成与敌“对等透明”。在使用夜视器材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敢于靠前配置、抵近观察,以弥补夜视器材作用距离近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