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军事革命的时代背景

发生于 20 世纪后期的这场新军事革命,绝不是孤立现象,而是与整个社会的转变联系在一起,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第一,新军事革命是信息社会的重要产物。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目前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军事革命与整个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农业革命中或第一次浪潮中的军事革命,工业革命或第二次浪潮中的军事革命,后工业时代即第三次浪潮中正在

兴起的军事革命。这场革命“正如 15 世纪的火炮和过去 150 年工业时代的机械引起的革命一样。”

军事革命与整个社会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根本上说,军事革命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的结果。人类发展史证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整个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各个方面的重大变革。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上陆续产生了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信息技术不仅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技术领域,而且还广泛渗透于其他高技术领域,成为高技术发展浪潮中的“浪尖”,以至把整个社会推向了信息时代。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源和信息。当物质和能源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信息便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信息具有可以识别、转换、存贮、处理、扩充。压缩、替代、传递、扩散、再生成、分享等特性,在今天的社会,它是一种比物质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产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一些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增长速度。美国信息产业年产值已占 GNP32%,日本已占36%。与此同时,从事信息产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如在美国就业人口中, 第一产业(农业)仅占 3%,第二产业(工业)占 33%,而以信息产业(包括电信、电话、印刷、新闻、广播电视、通信卫星、教育以及信息的生产、传递、储存、加工处理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已占 64%,预计到 2000 年将上升到 75%左右。信息产业从最早的通讯领域,现已遍及生产、社交、生活以及办公室、车间、农场和家庭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还在迅猛发展,包括对计算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信息获取、转输、处理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

当今世界正在迈进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方式。信息时代是孕育军事革命的母体。大量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对军事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诸如,以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为其基本功能的计算机,现已成为军队神经中枢之载体,军队的作战及其他行动都离不开它。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战区使用了 3000 多台计算机,跟踪与分析敌情,制定与演练作战方案,汇集与查找各种作战资料等。能够自动探测、获取目标信息并自动寻歼目标的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现代战场上的主战兵器,其效能是过去常规兵器的数十倍乃至千倍。电子对抗装备、雷达与反辐射导弹,坦克、步兵战车、卫星、战术控制等信息武器系统,已改变了过去的作战方式,其行动速度与效能均较以前的常规作战发生了质的变化。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各种通信手段,与现代侦察电视监视系统、计算机终端相结合,使得情报、通信、指挥与控制一体化,指挥员可以在万里之外实时对作战军队进行控制与指挥,从而实现了指挥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这些重大改变,显然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所以,有人把信息时代称作新军事革命的温床,而把新军事革命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

第二,军事革命往往发生在相对稳定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时期。军事发展史表明,军事革命往往并不发生在大规模战乱年代。19 世纪中期,线膛枪、线膛炮、蒸汽动力装甲船、电报、铁路等均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导致了一次军事革命。而在这次军事革命前后,则分别发生了拿破仑战争(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和美国内战(1861~1865 年)、普法战争(1870~1871 年)以及其他一些大规模战争。本世纪 20~30 年代,无线电、雷达、速射枪、大口

径火炮、航空母舰等武器大批量生产与装备使用,出现了军队高速机动作战样式,促成了军事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而在这次军事革命前后,则分别发生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 70 年代以来,国际形势逐渐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许多地区虽不安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但世界总体上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新军事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由于二战后几十年来特殊的国际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使得这场新军事革命在客观上较以往军事革命又具有更多的优越条件。

50~60 年代,经过二战浩劫之后的国际社会普遍对大战心有余悸,特别是以苏、美为代表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垒和斗争,更加重了人们对第三次世界大战迟早要到来的疑虑与恐惧。因而,无论是二战中的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也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加大投入,竭尽全力进行战争准备。一些国家加快了包括核武器、人造地球卫星、计算机、制导武器、激光武器等在内的新一代技术兵器的研制,孕育着新军事革命的到来。

这些尖端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抑制世界大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核武器,它既给人类安全增加了危险,又使人类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安全。美国和前苏联虽然都拥有可毁灭对方数次的核武器,并数次因在争夺世界霸权中逼近了核门槛,但却害怕出现向对方使用核武器后自己也将遭受同样命运的后果而始终未敢使用。正是在这种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抑制与反抑制的矛盾斗争中,才使得军事科技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新军事革命的到来。

70~80 年代,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军事国家,都认为凭已有的手段和方法,不仅不可能战胜对手,而且还可能两败俱伤。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世界形势一方面表现为大战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整个国际社会处于相对和平状态;另一方面表现为以军事技术优势的争夺日趋激烈, 诸如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前苏联的“战略防御” 计划,日本的高技术计划等。这些计划极大地推动了新一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新军事革命的到来则带有必然性。

80 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越来越明显的成为时代两大主题,同二战前后的国际社会以战争与革命为主,甚至与 60~70 年代国际形势处于冷战时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特点就在于大战的因素进一步下降,相对和平已成为事实,并将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争夺科技,经济优势,无论是对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是对国家在战争中主动权的掌握来说,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 90 年代,人们更加注重于 21 世纪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削减军备,集中力量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力求建立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军事优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对其过去以核战争为基础的作战思想和作战手段进行彻底改变,尽快建立数字化部队,继续保持军事技术优势。俄罗斯提出,今后要加紧研制与装备“非传统性武器”、第三代核武器、天基系统和侦察与火力综合系统等。总之,随着两大阵营的解体,冷战的结束,大战的可能性更趋减小。相

对和平环境使得科学技术发展有了充分的条件,悄悄而迅速地推动者军事上的发展变革。

第三,战争的需求是军事革命的动力。军事革命与战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军事革命的直接动力乃是战争的需求,其成果又是通过战争表现出

来的。战争同其他事物一样,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其规模、能量等达到一定国值时,为实现对自身的突破,则必然寻找和建立新的手段,采用新的战法,出现一种新的面貌。这在客观上必然牵动整个军事领域发生一次深刻变化,即军事革命。

战争的发展与变化主要表现在军队规模、威力或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四个方面。军事史表明,每当在这几个方面发生质的变化的时候,就将牵发一场新的军事革命。20 世纪 20~40 年代的军事革命,军队规模达到了空前的庞大:由于飞机、坦克、大型舰船、移动无线电、运输汽车、大口径火炮、高射速的机枪与步枪等新一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得战争能量有了空前提高;战场空间从以前的数公里或数十公里一下扩大到数百平方公里;战争的速度较之以往大大加快,出现了闪击战作战样式。80 年代以来,多次局部战争已反映出常规战争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海湾战争则代表着一种‘新式战争'”,并预示着战争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而这场战争革命在客观上需要以某些重大转变为其基本特征。

一是作战力量使用发生变化后的客观要求。现代条件下,动员数百万乃至千万人上战场,发动世界性的大战,可能性已很小。因战争主动权的得失以至战争的胜负,已不主要取决于军队的数量,而在于一定数量中的军队质量;军队质量越高,取胜的可能性越大。这就要求作战力量的使用实现由大向小的转化。然而,这种转化决非是将军队简单地缩小,要求军队必须精干、高度合成和具有相当强的控制能力、打击能力、机动能力、自身保障与防护能力等,而这些只有经过军事革命才能实现。

二是转变武器装备杀伤能量的需要。自工业革命以来,常规武器的杀伤力已提高了 5 个数量级,几乎已发展达到了最大能量。坦克、火炮、枪等均已发展了 4~6 代,其威力已接近最大限度。因此以现有武器的性能是不能满足未来诸如非致命杀伤,一颗子弹就能打击一个空中目标,一发炮弹就能精确摧毁一个军事设施等的作战要求,只有使用新的手段,才能实现既能给对方以致命打击,同时又使自己免受对方报复可能带来伤害的战争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实现这一能量要求,只有借助于军事技术革命的作用。

三是扩展作战空间的需要。随着武器射程的增大和运输工具的发展,战场空间始终在不断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场空间一般只有几十至数百公里。海湾战争中,战场空间已达数千至上万公里,战略轰炸机可到达全球范围内执行空袭任务,洲际导弹可打击世界上任何地点的目标。今后将重点发展太空兵器对大气层下目标袭击或与大气层下兵器配合作战,实现空地一体。

四是改变战争进程的需要。随着高度机动的作战平台以及各种自行武器的装备使用,战争的速度不断加快。但作战平台及自行武器等由于物理性能和成本效益方面的原因,几乎都已接近速度极限。如飞机,在大气层飞行的速度极限是 1 马赫,若要超过这一极限,就需大幅度增加机体强度和耗油量,

同时必须减少载重,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从 1920 年到 1953 年,螺旋浆飞

机的最大巡航速度从不足 100 英里猛增至将近 350 英里,但此后 40 年中几乎没有再增加。因为其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在低空的螺旋浆拉力,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在高空的机体阻力,这对矛盾便造成了一种速度极限。陆地运输车辆的时速极限一般为 55 英里,如果进一步提高其速度,就会导致成本太高和不安全(因为人的反应速度有限)。舰船的速度为 15~30

节为宜,最大航速为 30 节左右,美驱逐舰在本世纪初的最大航速一般约为

29 节,近 1 个世纪后其驱逐舰的最大航速一般为 33 节左右。造成这一极限的原因,一是动力装置通过推进器传至海水的能量密度,二是排开海水以推动船体前进所需的能量成本。速度提高 1 倍,动力需增加 3 倍,因而在未来几十年内,其航速也不可能再提高。总之,现有的各种现代化的作战平台, 其速度基本达到了物理极限,而发展同类新一代武器又成本高、效益低。因此,为提高作战平台的运动速度,同样也需要经过军事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及信息社会是正在兴起的新军事革命的基础,相对和平时期是新军事革命的外部条件,战争需求是新军事革命的主要动力。这三个方面, 既是新军事革命生成的时代与社会背景,又是促进其发展的缺一不可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