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力地牵动着军队建设

新军事革命中的战争对军队建设的牵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军事科技发展。军事科技是国防、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争的技术基础。战争要依赖于技术,一切战略战术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之上。同时,战争又是对军事技术最实际的检验,一场战争就是对军事科技的一次综合评价。因而,战争必然成为军事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年代,较少发生高技术战争,而一旦发生这种战争,各国就特别注重战争中的技术运用情况,在考察其利与弊的基础上,确定改进措施,确立新的发展方向。海湾战争以后,一些国家纷纷把空间(本空)侦察与导航技术、电子技术、隐身技术、模拟技术、精确制导技术、高质量的武器发射平台、防生化战剂技术和新的特种武器装备技术等作为发展重点。这些新技术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预示着进一步发展的强劲势头。

  2. 刺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60~70 年代,出现于战场的主要是常规技术武器装备。越南战争后期,美军用“灵巧炸弹”在 3 个月内炸毁越南北方

106 座桥梁;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反坦克导弹大显神威;1982 年,贝卡谷地电子战与空地导弹威力令人惊叹。这些战争极大地刺激着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装备的发展,使得高技术兵器种类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先进。

战争是检验武器质量的最可靠途径,因而把新一代装备放到战争中去鉴别,必然推动武器装备的加速发展。80 年代,前苏联和美国向伊拉克和伊朗提供武器装备,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其武器的作战性能。海湾战争以后,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改进和发展武器装备计划。俄罗斯国防部决定全面加强防空武器、主战坦克、直升机、预警飞机等武器的研制。美国积极发展航天、卫星系统,加紧研制非致命性武器、隐形武器、新型火炮系统、各种地雷、新型运兵船、秘密间谍飞机、军用靴、改进“爱国者”导弹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向军事工业先进的国家购买武器装备,同时大幅度淘汰落后的装备。 3.促使军队规模与结构的变革。军队规模和结构随着战争发展而发展、

随着战争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规模空前,战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各国都保持着很大规模的军队。80 年代以来,高技术战争形态日趋明

显,交战的空间和时间高度浓缩,顶示着战争的胜利主要靠军队质量(当然以一定数量为前提)。因此,各国军队都大幅度裁减兵员数量。与 70 年代相比,许多国家军队减员近 1/4~1/3,有的国家甚至达 1/2。在压缩军队规模的同时,普遍提出质量建设的方针,而且特别重视加强海、空军和特种部队建设。

  1. 要求有高素质的人员参战。高技术局部战争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战争,它要求参战的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很高的技能。因此,许多国家在加强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同时,努力提高人员的现代化素质,以更好地实现人和武器的结合。

  2. 促进军事理论的发展。战争实践是军事理论产生的源泉,引导着军事理论的发展。高技术局部战争以它特有的面貌和迅速的变化,冲击着人们原有的战争观念和战争理论。

80 年代以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展示了高技术局部战争许多新特点,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战争研究热,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战争理论,如大纵深作战理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机动作战理论、整体作战理论、非线式作战理论以及赋予新的内容的军队指挥理论、战役战术理论、战斗保障理论和军队建设理论等。许多国家依据新的战争理论,制定了作战纲要或作战大纲、训练大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作战方针和原则。诸如:(1)灵活应变的原则。即作战的目的既可以是夺取性的,也可以是警告、惩罚、预防和施威性的; 依据战争的战略目的,使用兵力既可多也可少;依据作战目标和作战手段, 既可以三军协同作战,也可以以某一军种或兵种独立作战等。(2)快速机动原则。高技术战争爆发突然,战场情况变化快,作战部队必须快速机动,在动中创造战机、形成突击能力。(3)攻防兼备原则。每一个作战单位在进攻时要能够进行有效地防御。(4)夺取制电磁权和制空权原则。高技术条件下作战, 掌握制电磁权和制空权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因而军队作战首先要力求掌握这“两权”。(5)打击重心的原则。打击敌人重心,就打到了敌人的要害。这是高技术战争省时、省力、易达到战争目的的有效途径。

依据作战原则,一些国家还提出了各种新颖的战法,如信息战、天战、电子战、机动战、导弹战等。在高技术战争影响下,军事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必将产生一大批辉煌的战争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