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高技术兵器使用的突然性

纵观高技术局部战争,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握有先进的高技术兵器者,非常注意高技术兵器使用的突然性和实际效果。

在军事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一种武器昨天显赫一时,今天就可能成为另一种武器的牺牲品。战争指导者善于追踪军事技术的发展变化,并突然运用新技术手段于战争中,就可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在 1982 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中,以军用空对地导弹一举摧毁叙利亚部署在黎巴嫩贝卡谷地 19 个萨姆—6 导弹基地。在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曾

受到阿方防空力量的沉重打击,有 114 架飞机被阿方击落,其中被地空导弹击落的有 44 架,特别是阿方萨姆—6 导弹使以色列大伤脑筋。战后以色列从美国引进了 F—15、F—16 战斗机,“百舌鸟”式空地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 E—2C“鹰眼”式预警与控制飞机以及其他电子装备,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战系统。1982 年以军与叙军再次交手时,叙军依然用萨姆—6 对抗以军空中力量, 但以军却首先使用无人驾驶的“诱饵”飞机,诱使叙军发射地空导弹,以空军趁机探测其指挥雷达的无线电电波频率;继而派出电子干扰飞机,对叙雷达和地空导弹的制导系统实施破坏和干扰;最后出动大批作战飞机,用空地导弹袭击叙利亚的地空导弹基地。仅 6 分钟就摧毁叙军 19 个地空导弹连阵

地,击落叙军飞机 81 架,而自己损失轻微。一些军事评论家认为,以色列胜就胜在掌握并出乎意料地使用了电子和反导弹技术,而叙利亚败就败在对以色列已掌握新技术手段的无知。

一个国家掌握了新的技术武器,并不是说它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把新的武器装备全部用于战争,而是根据战争的实际需要才决定是否使用。不同的战争,使用的武器也不同。一方面有节约的因素,在以技术兵器为主要对抗手段的今天,“节约兵器”已成为一条重要原则。另一方面有隐秘的因素,一种新兵器在战争中亮相就等于向全世界公布这种武器,因而也就成为许多国家探询、研究、仿制的对象。所以,在战争中能够用原有武器完成任务,就不使用更新的武器装备。美国 F—117A 隐身战斗机1981 年 6 月试飞成功,1983年 10 月正式装备空军部队,但美军 1983 年 10~11 月入侵格林纳达、1986 年空袭利比亚都没有使用,直到 1989 年 12 月 10 日美军武装入侵巴拿马时才首次使用。在海湾战争中,美军还有一些如 B—IB 先进飞机等尖端武器已装备部队但并未使用。对此,战后美国防部在《海湾战争》报告中指出了三条原因,其中第一条是“战区内已有足够的战术飞机(包括携带常规炸弹的B

—52 飞机)来实施空中战役计划。B—IB 和 B—52H 飞机是目前‘单一统一作战计划’(美国总核战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长期移作它用,否则将影响该计划的现有兵力结构”。

在一次战争中,是否需要运用新式武器装备,实战效果是基本着眼点。除了突然性效果之外,还必须在只有使用这种武器才更易于达成战役战术目的甚至战略目的,否则不轻易使用。美国“爱国者”导弹 1965 开始研制,1983

年装备部队,原设计意图主要是作为打高、中、低空高性能飞机使用,也可以拦截空地导弹,这显然是把它作为一种战役战术兵器。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对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如不对其拦截就可能使伊拉克激怒以色列参战的战略企图得逞。因此,美军不得不动用“爱国者”来对付“飞毛腿”, 结果不仅取得了 51.2%的拦截成功率,而且还直接打乱了伊拉克的战略意图,也使“爱国者”导弹一时成为世界各国军界瞩目的对象。

高技术兵器的使用,对于一些军事技术先进的国家来说,并不急于将全部最新成果用于一次战争中,而是有选择的、突然的、非常讲究实效的使用。在今后的高技术战争中,还会出现人们不曾知晓的新式技术兵器,并以其出色的战绩令世人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