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遏制战争放在突出的位置

遏制战争,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①。这可以说是战略谋划的最高标准。薪军事革命中的战争破坏惨烈、耗费巨大、后果严重,能够遏制战争的发生和扩大,无疑是“善之善者”。

无论是一般条件下的战争,还是新军事革命中的战争,在爆发前都要经过一段危机过程(或长或短)。在这一过程中,防御一方在确知对方要对其入侵的时候,一般都力求避免战争的发生;国际上爱好和平的力量都竭力阻止发生这种战争;受到入侵影响的有关国家,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制止战争发生。就一般规律看,遏制高技术战争的发生或事态扩大有以下方法。

  1. 政治宣传——给对方造成政治被动和压力。在人们崇尚和平、追求发展、需要安定的当今时代,当一方发动入侵,另一方或者其他国际政治力量通过政治宣传,呼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往往能够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支持。这对战争发动者来说,就会背上破坏和平的政治包袱,因而可能陷于孤立境地,从而影响其军事决策,动摇其战争决心。

政治宣传通常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传单等媒介,发表声明、讲话、文章等,以谴责对方,宣扬自己将采取行动的正义性。1982 年 4 月 2 日,阿根廷军队占领马岛,当天英国伦敦《每日邮报》就在头版用显赫的两个大字“可耻”作为标题发表社论,紧接着英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阿根廷对马岛的占领,随即便开始了军事行动。1990 年 8 月 1 日晚 9 点钟左右,伊拉克

军队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城开进,晚 11 点 20 分,美国政府即发表声明, 强烈谴责伊入侵行动并要求“所有伊拉克军队立即无条件撤退”,8 月 2 日,

① 《孙子兵法新注》,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 年版,第 21 页。

布什总统发表电视讲话说“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并企图通过恫吓或侵略支配沙特阿拉伯,从而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美国需要对此作出明确的反应。”同时还宣称伊拉克的入侵为“赤裸裸的侵略”,“这是不能容忍的”①。在向世界的宣传中,美国不仅在联合国谴责萨达姆吞并科威特这一违反国际法的侵略行径,而且抓住西方各国担心丧失在中东的石油利益, 以及海湾地区各国害怕萨达姆的地区霸权主义扩张而最终殃及本国的心理进行大肆宣传,在世界范围内煽起了一场反对萨达姆的运动。在对国内的宣传中,大力宣扬出兵海湾的“正义性”,以及与越南战争的不同点,打消人们对出兵的疑虑,从而获得了对出兵海湾 85%的支持率。此外,布什政府还通过宣传和游说,成功地使美国国会批准了对伊拉克动武的议案。在海湾危机中,尽管伊拉克也开展了反宣传,比如宣扬它吞并科威特的合法性,如果美伊发生战争将是如何残酷和可怕等,但在美国强大宣传攻势面前显得力单势薄,无法摆脱政治上被动局面。

  1. 经济封锁——削弱对方战争能力。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与世界经济相关联,世界经济与国家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战争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它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无不受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遏制战争的基本方法之一是经济封锁。

交战双方有经济联系的,一方对另一方实行经济封锁,则首先是断绝与其经济联系,冻结其资产等;其次是联络同盟国家,对敌方实行经济制裁。英阿马岛战争期间,在英政府的要求下,英联邦一些成员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些国家,参与了对阿根廷的经济制裁和军事禁运;通过联合国对对方实施经济制裁,是在高技术战争中最常见的。联合国安理会往往把经济制裁当作迫使战争国作出让步的一个重要措施。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马上就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财产,接着说服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661 号决议,对伊拉克实行全面经济制裁,力图用伊拉克最害怕的经济问题

去威胁伊拉克,从而逼迫它从科威特撤军。在战争危机的 4 个月里,联合国

安理会相继通过全面经济制裁、贸易禁运、海上封锁、空中封锁等 11 项决议。阿拉伯首脑会议、海湾合作委员会、伊斯兰会议组织、非统组织和欧共体等国际组织纷纷发表声明和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并执行联合国对伊的经济制裁。先后共有 106 个国家参加对伊的制裁,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空中、陆地、海上全面禁运,使得伊拉克几乎同所有的贸易国中断贸易往来,使得出口的 98%、进口的 95%业已停止,每月石油收入减少约25 亿美元,主要商品的价格上涨 800%以上。如此空前的经济制裁,对于一

个国小力弱,并且是经过 8 年两伊战争,外债高达 700 亿美元,80%的粮食、60%的药品需依赖进口的伊拉克来说,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同时极大地削弱了其战争能力。

不过,伊拉克也采取了一些反经济制裁的措施。它与伊朗求和,每天向伊朗输送 20—30 万桶油,以换取部分粮食和药品等急用物资;开展边界地区民间和半官方贸易;向兄弟邻国约旦等进口部分粮食、食品和其他急需物资; 鼓励农民进一步扩大粮食耕种面积,以保证战争需要;用法律工具控制本国经济市场,严禁商人趁机屯积和贩卖粮食;高价购买走私粮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际对其经济制裁造成的压力。但严厉的经济制裁使伊拉克在

① 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海湾战争》,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 25 页。

科威特前线的部队,生活极其艰难。在战争危机期间,有的部队一天只能供应一顿饭,士兵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喝不上淡水,伤病员因缺医少药无法治疗而病死者甚多。地面战争开始前,就有 2000 余人向多国部队投降;地面

战争打响后不到两天,盟军就俘获伊军 2 万余人,其中有些是整营投降;盟

军在 2 个小时内向科威特境内推进 55 公里,两天就兵临科威特城下。盟军之所以“基本未遇伊军抵抗”,除其他原因外,伊军士兵坦率地说,“我们投降后可以吃顿饱饭”。这充分看出,经济制裁对作战带来的重大影响。

正因为经济制裁对战争所具有的重大制约作用,近年来,才使得某些西方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对某些国家,动辄以经济制裁相要挟;超级大国与有的国家发生危机和冲突时,则首先进行经济制裁,尔后再采取其他行动,以使危机局势发生变化。

  1. 外交策划——最大限度的孤立对方。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伐交”都是遏制战争、赢得战争不可或缺的手段。当战争危机发生时,外交上的纵横捭阖,可以迫使对方妥协或退让,使若干国家反对敌方,离间敌人与同盟国、中立国的关系,甚至使敌国内部发生分化瓦解,使其陷于孤立,从而达到遏制战争的目的;同时还可使自己赢得国际上的支持,战争能力得到增强。

外交策划与斗争,一方面是为了遏制对方发动战争。两个敌对国之间的外交斗争,通常在高压政策、怀柔政策、并用政策三种方式中选择。高压政策是在战争迫近时,断绝与对方的一切外交往来,同时以己方的军事向对方施加压力。怀柔政策是指为防止战争发生而依靠外交上的妥协,满足对方的一部分要求。并用政策是指军事准备与外交谈判结合使用,在原则上拒绝承认对方欲依靠武力或以战争手段相威胁所获取的利益,但又不把外交谈判的路堵死,寻找双方可以接受的妥协点,同时又切实地进行防止战争的军事准备。怀柔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本国的利益,暴露出抵抗意志的软弱,容易助长另一方的战争气焰,招致战略被动。相反,高压政策是鲜明地表示出战争意志的政策,迫使对方确认战争不可避免,不得不准备战争,因而加强了对方的战争意志。而采用军事与外交并用的政策,坚持以军事威慑为后盾的原则立场,通过外交谈判,寻求妥协点,让对方在保全“面子”的前提下放弃战争企图,因此有可能是达成遏制战争的有力手段。另一方面是在其他国家以及整个国际上的外交活动,以争取国际力量的支持。其中包括瓦解敌对国与其周边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瓦解敌对国与其盟友的关系;与可以联系、能够保持战略默契的所有国家进行联络,以求得理解和支持;与联合国安理会建立信任关系,以求得联合国的支持。在美国,通常由总统出面与有关国家首脑直接通话,再由国务聊、国防部长等做具体外交工作。

1990 年 8 月 2 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下午,美,国布什总统就与沙恃国王法赫德通了电话,随后还与约旦国王侯赛因、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以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以色列总理沙米尔、法国总统密特朗等通了电话,了解这些国家领导人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看法,与他们交换意见,之后便协商出兵海湾以及经济援助等事宜。总统之间直接对话,既捷径,又增加了可信度,利于外交目标的达成。

美国在海湾危机过程中开展的外交活动的具体做法是:

  1. 紧紧拉住联合国安理会。科威特陷落后,布什一边亲自与各国首脑通话,一边指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和科威特等国一起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对伊拉克实行制裁。联合国安理会于 8 月 2 日就通过了谴责伊拉克

入侵科威特的 660 号决议。随后,美国发起了猛烈的外交攻势,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使安理会成员国采取基本一致的立场,同时也为美国部署“沙漠盾牌”行动赢得了国际舆论。为使安理会同意对伊动武,美国务聊贝克从 11 月初开始,花了 3 周时间,飞行数万公里,奔波于欧洲、中东和拉丁美洲之间,使用“威胁加利诱”等手段,分头做安理会成员国的工作。布什总统也亲赴欧洲和中东游说。l1 月末,安理会通过 678 号决议,使美国领到了向伊动武的“许可证”。

  1. 主动与有关国家改善关系。美国深知,做好与自己曾是敌对国或有碍于自己发动战争的国家的工作,分化敌对国与盟友之间的关系,是外交的重点。因此,美国在海湾危机期间,一直注重与苏联改善关系,与利比亚建立关系。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贝克便中断对蒙古的访问, 赶赴莫斯科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紧急磋商。事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 共同谴责伊拉克的“野蛮非法人侵”。这是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首次在处理国际重大争端问题上所取得的一致行动。为进一步加强协作,布什和戈尔巴乔夫于 9 月 9 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了长达 7 小时的紧急会晤,就海湾危机和可能发生战争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协商,之后发表了联合声明。直到海湾战争爆发前,两国的行动基本一致。与此同时,美还同关系一直处于冷淡状态的叙利亚紧急改善关系,布什多同叙总统阿萨德进行电话联系。11 月 23 日,双方总统在日内瓦会晤,这是两国关系中 13 年来的第一次。之前, 贝克亲赴叙与阿萨德进行数小时的会晤,除感谢叙向海湾派遣军队之外,还请叙做伊朗的工作,说服伊朗执行联合国对伊拉克制裁的决议。

  2. 协调反伊联盟的行动,海湾危机发生后,布什总统迅速同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领导人进行磋商,取得这些国家的支持,并很快组成多国部队, 共 39 个国家参加了作战行动或提供战斗支援。与此同时,布什还同埃及、约旦、沙特和也门等领导人进行电话交谈,说服阿拉伯领导人不要采取“阿拉伯解决办法”。国务卿贝克先后访问巴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海湾国家, 国防部长切尼也数次出访中东,协调军事行动,终于促成了“沙漠盾牌”行动和多国部队联合出兵海湾。

  3. 开展“伸手外交”,当反伊联盟组织起来之后,美立即要盟国或援助国解囊相助,指名要日本、德国、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给予经济支持, 并获得成功。各国提供援助 546. 49 亿美元;而“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 行动全部开支才 611 亿美元。据美国防部长 1993 年《国防报告》称,美国支付这次战争的费用最多只需要 59 亿美元。

  4. 在战争中巩固联盟。临时组织起来的联盟,随着战争的发展还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当伊拉克采取多种手段破坏多国部队联盟的时候,美国如不采取有效对策,联盟就可能被分化。伊拉克在战争中曾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企图激怒以色列参战,把战争扩大,分裂反伊联盟,改变战争的性质。为此,布什多次打电话给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劝其顾全反伊联盟大局。紧接着他又派负责中东事务的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赶赴特拉维夫,向以保证美将完全承担保护以色列安全的责任,同时美还向以色列紧急派出“爱国者” 导弹部队,帮助以色列防御伊拉克的导弹袭击。为安抚以色列,美国还免除了以欠美的 45 亿美元军火费,并允诺提供 130 亿美元的新援助,诸如此类的努力是有成效的,以色列的忍耐打破了伊拉克的如意算盘,保住了阿拉伯国家之间以及多国部队联盟在战时的致。

应当承认,美国在海湾危机与战争中的种种外交工作是成功的因而对可能发生更大规模战争的遏制也是有效的。

4.军事威慑——迫使对方产生恐惧而妥协、退让。军事威慑,是通过发布战争宣言、演习、示威、调整部署、兵力集结等实际军事行动,向对方暗示或显示力量和决心,从而实现遏制战争的目的。当一方已经有战争行动时, 另一方所作出的军事反应,包括兵力动员、调动、阵地部署,以达到危机方向上的动态平衡,这是直接性的军事威慑。这种威慑通常有三种政策:实力政策,同等反应政策,警告政策。实力政策是指在危机方向部署超过对方的兵力,以谋求压倒优势。同等反应政策将向危机方向部署的兵力控制在与对方同等的水平上,以谋求均衡态势,警告政策是部署的兵力少于对方,以警告对方为目的。具体采用哪种政策主要根据战略要求而定军事威慑分为核威慑和常规威慑。常规威慑又可分为高、中、低强度,大、中、小战争规模的威慑。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威慑,规模不大,但强度较高,所形成的威慑压力也大。当一方被威慑,如觉得发生战争害大于利、甚至要付出惨痛代价时, 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在外交上可能作出妥协、退让,军事上则放弃一些甚至全部战争企图。

但是,只有当被威慑者真正认识到不接受对方要求就将爆发战争,而战争将使自己遭受巨大损失甚至难以预料的后果,只有接受对方要求才能避免战争时,威慑才产生实际效果。否则,还可能引起反威慑,激起对方增加兵力,态度更加强硬,以至最后挺而走险。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在一周内美军就有十多艘军舰驶向海湾,82 空降师和 101 空降师一部、空军第一战术战斗机联队等部署到沙特。3 周内,美在沙特已部署了 7 个远征旅、3 个航母战斗群、14 个战术战斗机中队、4 个战术空运 C—130 运输机中队、1 个战略轰炸机中队、1 个“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等部队。同期一大批后备役舰只、空队、后备役人员纷纷加入现役。在美国采取这些动员和部署行的同时,其他西方国家、阿拉伯联盟成员国也向沙特阿拉伯部署了部队,面对这样凶猛、强大的军事威慑力量,伊拉克不仅没有退缩、撤军科威特,反而正式宣布科威特为其一个省,并进行全国性战争动员,不到一星期又征召 55 万后备军转入现役,进一步向科威特战区增强兵力,加修工事,布阵设防。10 月底,各国部署到海湾的兵力已逾 40 万,各种舰只 50 多艘,作战飞机 500 多架,坦克、装甲车数千辆,完全形成了对伊拉克的军事包围。伊拉克呢?后备役力量增至 500 万,部署在科威特前线的兵力近 30 万人、坦克 3500 辆、装甲车

2500 辆、大炮 2200 门,并在伊科、沙特边境筑起 200 公里长的防御工事。

海湾战争爆发前夕,多国部队部署的总兵力已超过 70 万,坦克 3700 辆,装

甲车 2200 辆,作战飞机 1800 架,直升飞机 1700 架,各种舰船 100 多艘。伊

拉克对此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又决定向科威特增兵 25 万,进一步加固和修建

防御工事,使防御纵深达 30 多公里,其中有 3 道防线、数道沟壕、雷区、障碍物等。双方相互威慑不断升级,促使危机不断走向战争。

美国以高压政策对待这场危机,威慑不仅没起作用,反而加剧了战争的发生。说到底,美国并不是真正想避免战争,而是以战争为潜在前提来进行威慑,这样就很难遏制住战争的发生。只有真正以防止战争、避免战争为目的,军事威慑才会产生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