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国际社会的震荡与冲击

高技术战争,往往与多种政治力量或国家、地区的战略利益相关联。战争一旦爆发,就可能对国际社会产生一定的震荡与冲击。

第一,引起国际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在和平状态下,各个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与安全,分别都与相关国家发展各种各样的关系,彼此间存在着各种

利益联系。当战争爆发后,交战国之间的攻伐必然影响或损害第三、第四以至第五、第六国利益,这样受影响国与交战国的关系就必然发生变化。同时, 受影响国之间由于对交战国所持的不同态度而关系也要发生变动。这种变动又可能引起间接受影响国之间关系的变化。所以,战争发生前本来是较友好的国家之间,因战争爆发有可能使关系变得不友好甚至敌对;战前不友好的国家因战争发生,由于在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上具有一致性,也可能发展成为较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直接表现在对战争国的支持上。

交战一方本可能轻而易举地战胜另一方、达成战略目的,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化,对手有第三国、第四国甚至更多国家的支持而使其可能成为失败者。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轻而易举地吞并了科威特,但由于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严重不安,触动了西方国家的重大利益,赤裸裸的侵略行动遭到了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先后参加对伊拉克制裁的有 107 个国家,直接参与或支

援对伊作战的有 39 个国家,向美国提供军事援助达 540 亿美元,使得伊拉克处于非常孤立的地步。在现代条件下,战争发动者不仅要考虑到对手,还要考虑到周边国家以及与对手存在各种利益关系的国家可能作出的反应。

第二,冲击世界经济秩序。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其他形态的战争一样,往往以经济利益为背景。除了战争中的巨额经济损耗会引起世界经济秩序发生的变化之外,许多战争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攫取经济资源,无论是交战国还是相关国家,都将围绕经济利益大做文章,从而使得整个国际经济秩序发生紊乱。第三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为争夺海湾领土、资源而展开的一场斗争。战争爆发之后,先是阿拉伯产油国,紧接着是第三世界其他主要产油国,把石油当作捍卫国家主权和反对侵略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和增加本国参股权等多种措施,开展石油斗争,给西方国家造成了石油危机,引起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剧烈震荡。

海湾战争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冲击虽然不像人们开始预料的那样大,但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据 1992 年阿拉伯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报告认

为,海湾战争使阿拉伯国家经济损失达 6200 亿美元。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世界石油价格在两个月内每桶上涨 15~18 美元(后来又逐步回落),油价暴涨引起了世界石油输入国的极大恐慌。由于战争危机引起石油价格的上涨和不稳定,使得美国财政赤字急剧增加,外贸逆差进一步扩大,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开支大幅度萎缩。日本金融、股票市场随着海湾危机的开始出现了很大动荡。1990 年 8 月 2 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当天)至 23 日,东京日

经 225 种股票平均指数从 30245.18 点降至 27736.63 点,跌幅达 23%,到 10

月 1 日日经股票平均指数已降至 22898.41 点。股票价格下跌、股市不景气, 给企业集资造成很大困难。与此同时,美日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慢。当然,在经济上受其影响和损失最大的还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石油价格暴涨,使得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费用增加,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除此之外,工业发达国家通过提高制成品价格和压低初级产品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通过提高利率,使发展中国家多支付利息。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拉克和科威特很多工程停顿,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工人被迫回国或陷于夫业,使国家劳务费收入大大减少,仅前南斯拉夫就少收入约 17 亿美元在伊工程建筑和劳务费。此外,联合国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后,许多国家既得不到伊的石油,又收不回伊所欠的债款,也无

力从其他产油国进口石油,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石油供应。可见,世界经济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和冲击。

第三,扰乱国际社会生活秩序。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或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国际社会便相对稳定,国与国之间相互往来虽然存在各种矛盾,但国际局势显得很平静。一旦发生战争,特别是有多个国家参加的较大规模的战争, 国际社会犹如平湖陡生波澜,甚至狂浪迭起,将导致交战国部分工业生产停止,人民生活秩序紊乱,国际间正常的经济贸易往来中断,战区人口外流。90 年代初,中东地区、前南斯拉夫地区、非洲地区,移民潮一浪高过一浪, 绝大多数是当地武装冲突造成的。90 年代上半期,全世界每年都有几万人因战争而不得不离开家园,伊朗、前南斯拉夫、巴基斯坦等 11 个国家共接受难

民约 1350 万。1994 年,仅卢旺达就有 100 多万难民滞留在卢旺达与扎伊尔交界地区。难民潮严重地冲击了一些国家正常的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