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斗有时与战略相接

在全面战争或在大规模常规技术局部战争中,战略指导战役,战役指导战斗,战斗与战略基本不搭界。在有的常规技术局部战争中,有些时候虽然战略直接指导战斗,如我国 60 年代初炮击金门、马祖等,但那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算是一般规律。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战争的目的和规模、时间、范围都很有限,战争、战役、战斗三者融为一体,在许多情况下,战略直接指导战斗,战斗行动直接体现着战略意图和战略目的,战斗与战略直接发生关系,以色列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美军空袭利比亚等,都是一次战术行动, 但对要不要出兵、如何出兵、决定作战时间、方法甚至有关战术动作等,都要统帅部决策。在作战过程中,对打哪一个目标,不打哪一个目标,对某一个目标打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结束战斗,以何种方式结束战斗等,都可能要经过战略决策。战术行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战略目标和战略企图的实现,直接影响着国家利益,有的行动还直接体现着国家外交斗争。可以认为, 许多高技术战争和冲突,都是战略决策,战术行动。

现代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是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一种方式,是国际斗争在军事上的集中反映。就战争目的而言,有的是为了对对方进行威慑,有的是为了进行某种报复,还有的是为了创造政治斗争的有利态势,而不是为了攻城略地。有限的目的,不需要大动干戈,只以战术行动就可能完成战略任务。国际间的政治、外交斗争,使用军事手段慎之又慎,稍有差错, 就会危害国家重大利益。反映在战术行动上,有很强的政策性。战术上的一举一动,有时会影响到国际间的政治、外交斗争的形势。这可以说是战斗与战略相连的基本原因。

只有在高技术条件下,战斗行动才可能与战略相连,战略可称为名符其实地“干预”战术。两者的相互介入,并不是停留在理念上,而是建立在切实可行的物质基础之上。用于战术行动的飞机、电子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等,通过组合能有效地承担起战略任务。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本来为执行战役战术防空任务而研制,但也可以拦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可见, 战术武器“爱国者”导弹完成的是战略任务。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 从 1000 多公里以外的舰艇上发射,突击伊拉克战略纵深内首脑机关、C3I 系统、经济命脉、交通枢纽等战略性目标,直接实现战略意图,这在以前的战争中是不可能的。美国 B—52 战略轰炸机在海湾战争中多次用于支援前沿战斗,突击科威特战场上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伊军前沿阵地和通信指挥设施等目标,支援美地面部队进攻,执行的是战术性任务,实现的是战术企图和目的。这种战略手段与战术手段互用的情况,反映了战斗与战略内在相接的机制。

战役具有战略性质,战斗与战略相接,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技术局部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的一般规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有些国家着眼于全面战争,从战略方针、作战思想,到军队体制、装备建设、防御设施、军事训练等方面都按照大战的模式构思,对于“外科手术”式的袭击、“抓一把就走”的战争方式缺乏应有的认识,即便是到了 80 年代后期,有的军事大国常发动以达到所谓惩罚。制裁为目的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很多军事家仍停留在过去的战争思维方式上,对新的战争样式缺乏足够的认识,战争准备不得力,没有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关键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战略指导上

的一种滞后现象。

我国奉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但却面临着多元化战争威胁,对应付高技术战争,特别是应付集战争、战役、战术一体的“外科手术”式的袭击,必须提高对战略性目标的防护能力,增强反“外科手术”式袭击的手段,加强作战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