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备力量战争动员速度加快

后备力量运用由战争需要决定。其中,战争的规模和进程是决定后备力量运用的主要因素。 —1973 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几乎在战争爆发的同时,就通过广播电台宣读了最高司令部的命令,进行全国总动员。部分预备役部队不到 20 小时,就开赴前线投入战争。仅在 72 小时内就动员了全国各地 52 万预备役官兵,按指定地点迅速集中。4 天时间,以军就在北线集结了 22 个旅 1000 辆坦克,实施了全线反攻。

—1982 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军在 10 小时内,动员了 4 个师的预备役兵力,占作战总兵力的一半以上。

—1982 年 4 月的马岛战争,当阿占领马岛后,英国国防部立即征用和租用民船,3 天内就征到 50 多艘并陆续发往南大西洋。途中边行驶边改装,有的客轮在两天内就改装完毕。67000 吨级的“伊丽萨白女王二世”号大型客轮,5 月 3 日在美国返航的途中被征用,抵英后立即进行改装,船上的两个游泳池铺上了钢板,成了两个直升机起降台,在船首还增装了一个直升机停机坪,只用一周时间,客轮变成了运兵船,英步兵第 5 旅的 3500 名士兵,带着武器装备和口粮,从南安普敦起航驶向马岛。

——1991 年初的海湾战争,美国空军后备役飞行部队在 24 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完成动员。其他后备役人员一般在一周内到指定地点报到。动员率达90%以上。到海湾战争结束时,美国共有 23.1 万名第一类后备役人员服现

役,直接赴海湾地区参加作战的有 10.5 万人。

健全的动员体制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动员的组织基础。现代条件下的战时动员,是一个牵动全国上下、涉及各个领域和部门的复杂工作,需要国家各级政府职能机构协调一致、通力合作。美国、以色列等,联邦和州及地方部门均有行使动员职能的选征兵役机构,总统有权通过颁布行政命令以最快速度征召后备役人员。当总统下达征召命令后,各军种的募兵机构负责待命后备队人员的征召工作,州和地方部门负责待编和退休后备队人员的征召工作。应召人员接到应征命令后,按后备役有关规定,身着自家保管的战斗服装,到预先指定的地点集中。在以色列,被征的预备役人员如果是坦克兵或步兵,就只身前往集中地点;如果是油罐车驾驶员,则首先将自己所驾驶的油罐车加满油,再开到集中地点,编入加油连。一般应征人员先到集中地点乘车到营集结地,在那里领取枪支、弹药、车辆,然后组编成营。营乘车到达旅集中地域后,即向进攻出发地域开进,接着投入战斗。各级动员机构和后备役部队、人员入伍行动均组织严密、层层相接,并有较严格的时间规定,如以色列规定其后备役机械化旅和步兵旅,从接到动员令到进攻准备完毕为 48 小时。

必须有严格的法律保证。为确保战争动员迅速有效,许多国家都制定有战争动员法。有些国家既有总动员法,也有单项法。如兵员动员有兵役法; 劳工动员有征募法;物资动员有征发法;防空动员有防空法;民防动员有民防法等。美国战争动员的基本法有战略和重要物资储备法、国家安全法、国防生产法等;单项法有《战争授权法》、《国家紧急状态法》、《军事选征兵役法》、《普遍军训与兵役法》、《武装部队后备役法》等。除这些基本法外,《美国法典》、《公法》、行政命令、联邦条例和部门条例还赋予总统和各级政府官员多种应急权力,授权他们在战争、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和其他危急情况中采取各种动员措施。据统计,授予总统的这类应急权力就多达400 余种,使其享有广泛的随机处置权。如总统有权在平时征召 20 万后备役

转入服现役 90 天,再根据需要可延长 90 天;还有权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下令征召 100 万后备役入现役,不服从总统征召命令的,视为违法,要受到法律制裁。

除法律之外,还有保证法律实施的有关制度。如:为实现战时兵员快速动员而确定的战时就近就地“分区动员”制度;为保证战时部队快速扩编所需装备而确定的武器装备储备定额与战时调运制度;为提高战时所需兵员质量而确定的平时兵员预编、预训、预储和战时扩编合练制度;为提高战时国家与军队平战转换速度而确定的定期演练与点验制度:为保障扩编组建部队、实现快速展开而确立的交通运输工具征用、征购与合理补偿制度;为满足战时前线与后方军需民用而确立的日用品管理与分配制度;伤亡病残人员及其家属的抚恤与优待制度;为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作好战争动员的思想准备的国防教育制度,等等。完善的法规制度为快速动员提供了重要保证。

平时加紧后备役人员的训练,注重提高后备役人员的军事素质。动员体系和法规制度再完善,后备役人员缺乏相应的军事素质,还是难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战争动员。因此,大凡战争动员速度快的国家,都注重提高后备役人员的军事素质,使之与动员机制相适应。在以色列,战斗预备役成员,每年有义务进行 55 天的军事训练,营以上指挥官每年要再追加 7 天训练时间。男

子在 40—44 岁期间,转为后方保卫预备役,每年有义务进行 38 天的训练。

以军空军平时编制 15000 人,战时可在 72 小时内动员至两万人。一般飞行员

服役 8 年即转业,任预备役飞行员,如果职业允许,每年尚可参加 40 个飞行日的训练,这些飞行员战时能迅速转入现役参战。以色列的中、小学每周要进行 4 小时和 2 小时的军事训练,每年暑假还有许多少年接受“加德纳”训

练营的 20 天普遍军训。这些措施使得以色列后备役人员具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和较强的战斗力。美国许多后备役部队的训练计划是依据军种条令和训练教材制定的,近些年,其后备役部队一直参加参谋长联席会议指导和军种组织实施的训练演习,如“回师德国”、“协作精神”、“眼睛蛇黄金”、“贤人”以及许多以美国为基地的联合演习。

快速的战争动员除以上基本措施外,在战时还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和方法。如加强舆论宣传,激发爱国热情,提高被应征人员生活和政治待遇等, 以促使预备役人员尽快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