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发展的报纸出版业

欧洲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在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同时报纸出版业也以其独立的姿态,通俗的风格发展起来。

首先,报纸出版业在出版方针上具有鲜明的独立倾向性。1850—1900 年,是欧洲自由资本主义突飞猛进地发展时期,中产阶级日益显示出其经济实力,所以欧洲一些国家的报纸从总体方针上便倾向于较有实力的资产阶级。法国的《费加罗报》、《时报》,德国的《法兰克福报》,意大利的《晚邮报》等,都提倡有益于资产阶级利益的评论性内容,并且在以新思路、新观念办报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其次,通俗报纸展示了新的市场。由于这个时期欧洲各国政治条件得到了改善,一些报纸如法国的《小新闻报》、《小日报》,丹麦的《晚邮报》, 比利时的《人民报》等都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这些报纸以其鲜明的观点和进激性风格赢得读者,发行量很大。法国的《小日报》在 1878 年就已达到

65 万份。特别是以 1896 年出现的《每日邮报》为代表的英国通俗报纸更是由于它们主张“明达、简化、清楚”的原则,采用精悍、凝炼的短讯方式, 使其很快开拓了新的市场,有的仅在数月之内发行量就增加了 3 倍。

第三,独立报纸已真正成为教育人的媒介。这个时期报纸的独立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使政治和社会思想通过自身这个媒介得以具体地深化到人本身,使人享受教育。在当时英国的《泰晤士报》等就是发挥这种媒介作用的典型,它们大胆地揭发社会生活中的犯罪活动,表明报纸的鲜明立场;它们真实报道重大政治事件,展示报纸的舆论威力。它们这样做,对人是一种启迪教育,对社会、政府则是一种推动。在《蓓尔美尔街公报》上刊登的 W·T·斯特德撰写的揭发伦敦买卖少女活动的系列文章《现代巴比伦的少女贡品》就最终导致了英国法律改革,于 1885 年通过了刑法修正条例。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欧洲工业化国家独立报纸的创办和发展, 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它的发行量急剧增加。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新闻出版受到了严格限制,不少报纸的发行量被削减, 政府制定了对报纸的严格审查制度,因此严重地影响了报纸出版业的发展。大战后,在一些国家,出版界首先围绕发行量的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因为发行量直接关系到报纸出版业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