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等教育

1870 年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国际间的竞争剧烈。欧洲发达国家为了各自工商业的发展,都要求加速培养具有初等文化技术水平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以自己的方式和途径加强了中等教育。

英国创办了新型学校和增设了传统学校。英国这个时期创立的新型学校主要有各种类型的私立中学。这类学校是随着高等小学的涌现而出现的,其招收的学生是六年制小学毕业生,从实际知识水平来讲,它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水平,所以它们属于中等教育范畴。中央学校,这是 1911 年创立的一种新

型教育机构,它是介于小学和中学之间的中间型学校。招收年满 11 岁但未能通过“11 岁”之考试的小学肄业生,学制 4—5 年。课程设置各校不一,但一般前两年都授基础学科:英语、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工艺等; 后两年开设实用性学科,如工业方面有机械、制图、家庭工艺、工艺技术等; 商业方面有经济学、簿记、速记、商业书信、打字等。

英国增设的传统学校主要是公学和文法学校。公学在英国历史悠久,地位显赫,其初创时期,性质属于慈善。17 世纪中叶开始,性质有所改变。但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一些公学中仍有少量的为贫民子弟设立的免费生名额。不过在这里贫民子弟与贵族子弟还是被严格地隔开的。甚至他们招收贫民子弟的目的就是使他们为贵族子弟服务,便于贵族子弟在校期间就学会驾驭人的本领,因此,公学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它为贵族和其它上层阶级服务的性质。公学的目的是为培养英国绅士并为升入牛津或剑桥大学作准备。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们总是模仿绅士的生活方式。

公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是有重大贡献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公学。但公学办学的指导思想很保守,它不向公众开放,也不增设自然学科、

社会科学和现代语的课程。至 1900 年公学发展到 104 所。

文法学校也是英国增设的传统学校。这种学校在 1864 年就已发展到 700 多所,这是由教会或私人团体主办的学校。学生大多是有产者子弟,为贫寒子弟设立的免费名额为数很少。文法学校的规模不一样,质量相差悬殊。在这类学校中每年能向牛津或剑桥大学输送 3 名以上学生的学校总数不超过40 所。但这类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比较开放,它们除了重视学习古典语学科外, 还开设了法语、教学、几何、三角、力学、测量、航海、地理、自然哲学、天文学、地球仪使用及簿记、体育、音乐等课。这样的课程设置表明文法学校的办学方向已倾向于重视实用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文法学校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和实用性在英国中等学校产生了重大影响。从 20 世纪初开始, 不少学校也增加了自然学科的课程和时数。1904 年英国教委会还通过法令, 必须向 16 岁左右的学生提供普通教育,即智育、德育、体育同时发展,并要求基础课要具有广泛的学术性质。

英国中等教育课程的引人注目的变化引动了整个中等教育的发展,从而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德国注意发展不同类型的中学。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德国在发展中等教育方面主要侧重于抓好不同类型的中学:

文科中学,以学习古典拉丁文和希腊文为主,招生对象是修完三年预科或有同等学历年满 9 岁的儿童。文科中学主要是为贵族及上层有产者子弟设立的。

高级实科中学和实科中学,以学习数学及自然科学为主,不开设古典语文。其与文科中学一样都是为贵族及上层有产者子弟设立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大学学习。

女子中学,在德国,女子中等教育是在 1872 年举行了魏玛中等女子学校会议、1873 年举行了柏林会议要求政府当局举办公费女校和提出要照顾女子教育特点以后才被重视的。但直至 1908 年,女子教育制度才真正确立。女子

中学修业 10 年,前 3 年为预科,从四年级开始,根据个人志向和兴趣可升入文科,实科或理科中学,毕业后升入大学。

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为德国培养了不少大学的后备力量。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其他类型的中学也在创立着,发展着,德国的中等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

法国注重中等教育的改革。普法战争后,法国就比较重视教育改革。20 世纪初,法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开始向电气化过渡。因此法国政府更是着力发展科技、发展教育。1902 年对中等教育的重大改革就是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开始的。

对中等教育的改革主要侧重于学制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法国政府规定中学学制为 7 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4 年,第二阶段 3 年。第一阶段又分两部:A 部学拉丁语,B 部不学拉丁语。第二阶段;头两年,A 部学生分三组进行学习:第一组学拉丁语,希腊语;第二组学拉丁语,现代外国语; 第三组学拉丁语和数理科。而 B 部学生则主要学习数理科和现代外国语。到最后一年,所有学生又分学哲学和数理,并将拉丁语、希腊语作为选修课, 现代外国语为必修课。

法国关于中等教育学制和课程设置上的改革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虽然古典的东西仍占很大比例,但加强了数理科和现代外国语在

课程中的地位,这是一大进步。

第二,把中学学制定为 7 年,并分为相互衔接的两段,这是一个创造性的举措。

第三,开创了法国中学分科分组进行教学的先河,基本确定了法国中学的教学模式。

此外,法国政府为使学校与教会分离,重撞教会势力对中学的影响,在这个时期解散了 50 多个从事宣传,教育和商业活动的教会组织,转向了 3000

多所教会学校,议会于 1905 年通过了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案。这些重大举措对保证和发展法国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进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