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

  1. 世纪 60 年代的俄国教育改革,重撞了当时俄国学校的等级制和经验主义的教学方法与强迫纪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求根据进步原则改革教学,改变教育的落后局面,特别是提出了要争取高校的自治权利,争取教育的普及,争取真正实现女子教育,⋯⋯改革带给俄国教育新气象,改革促进俄国教育的新发展。

在初等教育方面,由于改革后三年制的初等教育不能满足俄国政治发展的需求,所以在 19 世纪 70 年代又新开办了修业 5 年的两级初等学校,第一

级规定 3 年,相当于一般的初等学校;第二级规定 2 年,为高级班,学习俄

文、算术、几何、自然科学、物理基础、地理和历史。另外,还将 1828 年以

来设立的县立学校改为修业 6 年的市立学校,使一般市民的子弟能受到相当

于高级班的初等教育。到了 20 世纪初,多部门管辖的小学增多了,有地方办的,教育部办的,铁路部门和工厂办的,等等。1914 年,俄国小学达 10 万多所。除了一级小学和两级小学,还开办了修业 4 年的高等小学,这种小学程度较高,毕业后可进入中学的低级班。虽然这种小学数量不多,学校规模也小,但它之于两级小学之间,起了一种桥梁作用,又为儿童多提供了一条选择之路,这也反映了俄国教育上的进步。

关于中等教育,教育改革时期,古典主义的中等教育是受到冲击的,但进入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贵族特权阶级的激烈要求下,1871 年修订的中学章程将古典中学重新确定为中等普通教育学校的唯一形式,这样所有男子中学都被改成古典中学,实际上成为了贵族子弟学校,而实科中学则只作为中等教育的分支保留下来。20 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影响下,俄国中等教育发生很大变化,有了较大发展。不但古典中学的名字改称为文科中学,而且其教学计划中也减少了古典学科,增加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内容;实科中学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学计划中加强了普通知识学科的内容。到 1913 年,全俄文科中学发展到 434 所,学生 14 万多人;实科中学 276 所,

学生近 17 万人;女子(文科)中学 920 所,学生 30 多万人。以上学校都是教育部属学校,女子中学学生人数之所以高于男中的学生,是因为大多数男生在商业学校、陆军幼年学校、中等技术学校、教会学校和教会中学就读, 这些学校不属教育部管辖。

高等教育方面,由于教育改革运动的压力,1863 年制定的《大学章程》恢复了大学某些自治权力。虽然有限的“自治权”不久又被取消,特别是 1884 年的《大学章程》进一步将大学的教育活动和大学生生活全部置于专制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但是,奴隶制废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毕竟获得了发展, 大型企业的建设、工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急需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经济的发展使沙皇政府不得不重视高等教育,以赶上时代的步伐。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新大学出现了,如新俄罗斯大学、俄罗斯华沙大学、托姆斯克大学等。1872 年后还先后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创办了女子高等学校。到1895 年,仅俄国的高等工业学校就已发展到 11 所。与此同时,专业性的高等教育也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专业学院,如彼得堡农学院、彼得堡音乐学院等。19 世纪下半叶俄国涌现出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这是与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分不开的。

  1. 世纪初,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个时期,专业性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增加了高等工业教育、高等医学教育。同时在这个时期,高等院校也都比较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制度方面的改革。

总之,十月革命前的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但由于俄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其发展是不平衡的。高等院校几乎全部集中在俄国欧洲地区的大城市,设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和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是绝无仅有的。此外,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条件与物质技术基础和师资力量也还都比较薄弱。

由于西欧先进科学技术的影响,俄国也注意对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俄国教育改革运动之后,进一步发展了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到 19 世纪

末,有名的中等专业学校已有 79 所,其中中等技术学校 14 所,农业学校 12

所,航海、造船和船舶技工学校 11 所,医士学校 34 所,其他各类学校 8 所。它们分属于内政部、交通部、商业部、工业部、司法部、国民教育部、农业部管辖。进入 20 世纪,俄国的中等专业教育又获发展。1914—1915 年,中等专业学校增加到 450 所,其中商业学校就有 250 所,占当时各种专业学校的 55.6%,商业学校形式上属于财政部管辖,但实际上由于商业教育专家能帮助资本家获得更多利润,因而它们是靠资本家的资助而存在的,具有较好的物质条件,收费昂贵,所以学生绝大多数是有钱人家子弟。

师范教育也是在废除农奴制度后发展起来的。1870 年,沙皇政府被迫颁布了师范学校章程,确定国家开办学制四年的师范学校,为初等教育培养师资。这种学校开设教育学有关课程、低年级俄语和算数教学法。从 1872 年起俄国还建立了三年制的寄宿的师范专科学校,招收市立学校和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为市立中学培养教师。师范专科比较重视教育学科和教育实习。俄国仅有的两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是在 1867 年创办的彼得堡文史学院和 1875 年创办的涅仁文史学院的基础上建立的。农奴制度废除后,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彼得堡、莫斯科、敖得萨、哈尔科夫、基辅等许多城市建立了高等女子师范学校。这些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私人资助,学生交纳学费,开设文史、物理、专门教学、法律等系,招收女子中学和女子贵族学校的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可去女子中学或男子中学低年级任教。当时比较著名的高等女子师范,有别斯热夫高等女子师范训练班、格利耶高等女子师范培训班、莫斯科吉洪米洛夫女教导员和女教师高等师范学校、彼得堡师范

学院、基辅福禄培尔学院。

从总体看,俄国的师范教育相对于其他学校教育发展缓慢。不过,在十月革命前,中等师范教育体系还是基本形成了。全俄共有师范专科学校 47

所,师范学校 167 所。特别是为了更多地培养小学教师,一些高级小学、初级中学、女子中学等附设了两年制师范班。东正教事务总管理局还设有自己的师范学校网,为教区小学和支委会学校培养师资。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相对更艰难些、缓慢些,19 世纪末建立的几所高等师范学校远不能适应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种状况是由俄国整个落后的国民教育制度所决定的。

19 世纪下半叶到 20 世纪初的俄国是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国。教育改革运动使旧俄的教育有了一定的改观,各类教育在这个时期初具规模,并逐步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培养人才,特别为十月革命胜利后前苏联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