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图书出版业

美国 1830 年出版图书约 1000 种,南北战争后的重建时期(1865—1877

年)年均出书 3000 多种,到 1890 年就增加到年均 5000 种。从这几个数字便可以看出。美国的图书出版业在南北战争后崛起了。

美国图书的出版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发展,主要得利于两个因素:

第一,不同类型的图书出版社的增加。1870 年,达顿在纽约办起了出版宗教书,后又出版小说的达顿出版社,并大获成功。1895 年,杰克逊开办了专门出版精装书和百科事典的格罗里亚出版社。1907 年,年青的薄记员E·H·瓦德威茨和印刷工匠伊·斯潘塞合伙,在威斯康星州的一间地下室开办了一个印刷厂,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大出版企业——韦斯坦出版社,它在出版儿童用书方面堪称美国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劳——希尔出版社诞生,它不仅协助出版有关军事图书,也出版政府机关的必需图书, 还出版部分大学的专业用书。大战期间,各国都疲于征战,无暇顾及图书的出版,只有美国可提供出版物。特别是麦克劳——希尔社,大批的库存书目和富有活力的出版计划压倒了其他出版社而占据了优势,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社。19 世纪下半叶至第一次大战前,美国一些大学也先后建立了出版社,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 1878 年创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和

1913 年成立的哈佛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一般以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为主,同时也兼出校刊等杂志。

不同类型出版社的增加,必然导致出版图书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这是美国图书出版业得以扩大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图书销售方式的变革。西欧的一些国家,图书销售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或大肆喧哗推销,或凭借报纸的一角介绍。和这些国家相比,美国特别是纽约的图书出版者在销售方式上是具有创造性的。其特点就是通过广告来大力宣传自己图书的质量,以赢得读者的信任,从而得以大量推销其图书, 使出版业不断扩大和发展。

图书的销售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命运,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任何出版社都把图书的销售视为关键。经营了 80 年的道布尔戴出版社就是始终奉行销售至上主义的典型。

生于纽约的弗兰克·N·道布尔戴,1877 年 15 岁时便进入了当时颇有名气的斯克里布纳出版社。入社之初,他就编辑了推动图书销售的宣传杂志《图书购读者》。后来在一个巧合的时机他与素有杂志出版王之称的麦克卢亚合创了道布尔戴——麦克卢亚出版社。1903 年,他们又各自独立,道布尔戴亲任自己出版社的社长。1904 年,他出版的图书占纽约州立图书馆选定的一年之好书的 52%,1905 年达 62%。1910 年,道布尔戴出版社成为美国最大的出版社之一。

道布尔戴之子内尔逊于 1918 年进入其父创办的出版社。儿子的经营目的有别于父亲,道布尔戴的目的在于兴立出版事业,所以他尽力去兼并别家出版社来扩大自己的出版社,而其子则认为,出版社就是“让不喜爱书的人们手里拿上书”。内尔逊是个从小就讨厌学校,不爱读书的人,但他从小就对卖书极感兴趣。他读了杂志上登载的基普林格的动物故事,便建议父亲把这些有趣的短篇小说编为一本书去销售,果然出版后成为畅销书。他的售书才能在孩提时代就显露头角了。

内尔逊看到父亲书库里滞销图书堆积如山,便动脑筋想办法,搞起了邮购销售,并收到了预期效果。后来他当了社长,他所制定的营业方针就是“向更多的人卖更多的书”的销售至上主义。他明确地讲:“出版这项工作,卖书是第一位的,说漂亮话是次要的。”任何书都是抱着大大畅销的愿望写下的——这就是他的结论。内尔逊被视为“世界上最会卖书的商人”,被誉为图书销售的天才。

美国的出版社之所以进行销售方式上的探索和改革,并以此作为发展出版事业的关键环节,正是由于内尔逊这一类的社主对写书与卖书的关系有着透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