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

列宁在其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十分重视工农和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他始终把教育视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丰富的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贡献和发展。

列宁首先对沙皇政府的反动教育政策进行了揭露和抨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沙皇政府在文化教育领域肆意推行其专制政策,“残害人民对光明和知识的渴望”,蛮横关闭进步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为工人创办的星期日学校, 残酷迫害在星期日学校任职的教员和管理人员。为揭露和抨击反动专制政府的反动教育政策,列宁在这个时期写了一系列文章。

1895 年,列宁在《我们的大臣们在想些什么》的文章中,从事实出发, 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沙皇政府扼杀工人教育改革的动因。他说:“假如未经神父和特务批准与审查的‘外人’要给工人教课,这简直是要闹革命!大臣把

① 《列宁选集》第 4 卷,第 357 页。

工人看成药,把知识和教育看成火星;大臣确信,火星一旦落到火药上,首先被炸的就是政府。”①因此,大臣们当然就要“学校应该远远地离开‘平民和工匠’”②,就要劳动人民长期处于愚昧状态,以维持沙皇的长久统治。列宁在文中号召并鼓励工人认清反动政府推行愚民政策的反动本质,努力学习知识,学习本领。他说:“工人们!你们看,我们的大臣们多么害怕知识和工人的结合!你们应当向所有的人表明: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工人觉醒!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自卫,有了知识,他们就有了力量!”③

1913 年,列宁在为出席第四届国家杜马的布尔什维克代表所写的《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的演说稿中,对沙皇政府的愚民主义政策进行了进一步揭露。他指出:“由于农奴主地主在我国的独裁,俄国已经弄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落后和野蛮的地步。”④学龄儿童和少年占俄国居民 22%以上,而学生只有 4.7%,4/5 的儿童和少年不能上学,俄国识字的人,只占人口总数的 27%,73%的人是文盲。列宁说:“人民群众这样被剥夺了受教育、获得光明、求取知识的权利的野蛮的国家,在欧洲除了俄国以外,再没有第二个。”

⑤因此,列宁怒斥俄国的国民教育部实际上是“愚弄青年部”,是“人民求知

欲的压制部”,是“国民蒙蔽部”。在这篇文章中,列宁还揭露了沙皇政府对待国民教师政策的反动性。教师的生活饥寒交迫,“在没有生火的,几乎不能居住的小木房里受冻挨饿”①,薪奉微薄,地位低下。“任何一个地方的下级警官,农村黑帮分子或甘心做暗探和特务的人都可以陷害国民教师”②。

列宁在《评国家预算》中,用具体材料痛斥了沙皇政府对工人文化教育工作的压制。他指出,沙皇政府在远东殖民冒险事务上可以花去千百万卢布, 而在国民教育上只支付几戈比。同时列宁还揭露沙皇政府压制非俄罗斯民族文化,不准用本民族语对儿童教学的反动政策。

列宁还揭穿沙皇政府试图改革学校的虚伪性。他在《破产的征兆》一文中,在谈到万诺夫斯基大臣改革高等学校的许诺时宣称,“我们革命者一分钟也没有相信万诺夫斯基所许诺的改革是可靠的。我们知道万诺夫斯基‘安抚’不了任何人和任何事情,满足不了任何进步的希望。”③列宁的宣称是对的,事实证明万诺夫斯基的“改革”没有给俄国教育和学生生活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列宁这些文章有力地、实质性地揭露和抨击了沙皇政府反动的教育政策,指明了无产阶级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与此同时,列宁对民粹派的“空想教育”也给予了批判。1895 年,俄国民粹派的代表尤沙柯夫在《俄国财富》5 月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教育的空想:全民中等义务教育》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俄国有建立统一的“普通教育”学校的可能性,因为他认为俄国专政体制是“超阶级性”的。

① 《列宁全集》第 2 卷,第 66 页。

② 《列宁全集》第 2 卷,第 68 页。

③ 《列宁论教育》,第 4 页。

④ 《列宁全集》第 19 卷,第 125—126 页。

⑤ 《列宁全集》第 19 卷,第 126 页。

① 《列宁全集》第 19 卷,第 128 页。

② 《列宁全集》第 19 卷,第 128 页。

③ 《列宁全集》第 6 卷,第 61—62 页。

他计划在全俄建立 4 万所(男女各 2 万所)名为农业中学或中学农场的中等

学校,招收 8—20 岁的男女居民。这种学校主要经营农业和进行道德教育, 夏季不上课,专门从事农业劳动,用自己的劳动养活全体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抵偿教育经费。“尤沙柯夫认为这是一种‘全民中等义务教育’,可使整整一半居民的生活社会化”①,这样可使俄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又可避免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而转向社会化。列宁写了《中学农庄和感化中学》及《民粹主义空想计划》两篇文章,批判了尤沙柯大的“空想教育”计划。

首先,列宁指出,尤沙柯夫抹杀俄国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剥削的客观现实, 在所谓“全民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制定的“全民中等义务教育计划”,混淆了农奴制的等级学校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学校的区别,抹杀了阶级学校的实质,列宁说,尤沙柯夫“根本不了解阶级学校的实质是什么⋯⋯这个实质就是:教育的组织和受教育的机会,对一切有产者来说,都是同样的。阶级学校不同于等级学校的实质就在于有产者这三个字上面。”②创办学校的阶级原则应该在于,全体公民进任何学校的权利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 只有有产者方能受教育。依据尤沙柯夫的“计划”,缴不起学费的穷学生进农业中学,用生产劳动抵偿教育和生活费用,而富人的子弟进只读书的城市中学,这种“有钱就缴学费,没有钱就做工”,“穷人进一种学校,富人进另一种学校”③的做法,正是阶级学校的特征。

其次,列宁指出,尤沙柯夫以“完全独特”的形式,即“中学兼农庄” 的形式来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有背于早期乌托邦主义者们表述的这一思想,更是对马克思所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伟大思想的玷污。列宁认为,尤沙柯夫的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是“人的普遍和全面发展的条件,而只是为了付中学学费”。列宁所强调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为出发点的。他说,“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①

此外,在国民教育问题上,当时俄国的“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和“经济主义者”们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存在原则性分歧,他们轻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工人阶级是注定没有进取心的,否定给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列宁对“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和“经济主义”者的谬误也进行了深刻批判,为动员无产阶级走上民主改造国民教育的革命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总之,这一时期中,列宁在与俄国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了鲜明而尖锐的斗争,阐述了清除国民教育制度中等级性残余的进步意义,指明了推翻专制政体后学校教育民主化的一般特征,其中包括:实现普及教育,创办统一学校,消除学校管理的官僚主义制度,男女合校,以及教育的世俗性等等。

无论是十月革命前,还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对教育问题都有过很多论述。

① 《列宁论教育》,第 8 页。

② 《列宁全集》第 2 卷,第 405 页。

③ 《列宁全集》第 2 卷,第 422 页。

① 《列宁全集》第 2 卷,第 413 页。

这些论述对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论对旧教育的改造

列宁提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必须对旧教育进行根本改造,创立新的教育,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任务,列宁指出,旧教育之所以必经根本改造,就在于:

首先,旧教育掌握在地主资本家手中,其目的是培养、训练为地主和资产阶级服务的官吏和奴仆,而不能培养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人才。因此,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要培养的人决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而是要把学习和训练的事业加以根本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培养的人适应新的社会的需要。

其次,旧教育之所以必须根本改造,还因为培养新一代的教育只有在改造旧教育过程中才能发展起来。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我们只能利用旧社会遗留给我们的全部知识、组织和机关,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力和物力的条件下建设共产主义。”①这就是说,共产主义教育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在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教育进行斗争, 加以根本改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列宁在论述改造旧教育的问题上,还特别强调,所谓根本改造,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全部保留。列宁认为,否定旧学校、旧教育,并不是把学校中一切东西全部抛掉,要进行区分,“要善于从旧学校中挑选出共产主义所必须的东西”②。旧学校中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阶级精神,以及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一些无用的、死的知识等必须批判、否定;而存在于学校中那些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如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教学经验、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用的教学设备等则必须继承、吸收和接受。总之,在改造旧教学,否定旧教育过程中吸取我们实行真正共产主义所必须的东西,用以建立新教育。

列宁关于根除旧教育和创造新教育的思想,为苏维埃初期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第二,论对青年一代的共产主义教育

列宁强调,对旧教育改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把青年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一代新人。因而他在《青年团的任务》、《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都全面地阐述了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的问题。他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青年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建立完整而彻底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因为马克思主义把伟大的认识工具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给予了人类,人们掌握了这个伟大工具就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能够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其次,培养青年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列宁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观,论述了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他指出,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

① 《列宁全集》第 4 卷,第 345 页。

② 《列宁选集》第 4 卷,第 347 页。

这也就是共产主义教育、训练和学习的基础。”①这个基础就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列宁强调,一定要把培养青年一代的共产主义道德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他说:“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

关于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列宁认为,集体主义精神,为公共利益和公共事业而自觉地劳动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以及培养自觉的劳动纪律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他要求青年人一定要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养成肯于吃苦、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自觉遵守纪律,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代新人。

再次,重视青年一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①所以他强调青年必须具备现代有学识的人所必备的一切实际知识,而不能只领会共产主义的口号。因为在经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后,首先要解决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要建立强大的社会经济基础,就必须对工农业各个部门实行技术改造,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因此,掌握人类创造的现代文化科学技术,就成为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大问题。列宁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多次强调每一个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青年, 都要“使学问真正深入我们的血肉里面去,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他号召:“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②

列宁不仅强调了青年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还强调了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他主张学习要积极思考,融会贯通,他反对死记硬背、生吞活剥, 他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坚持青年一代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宁在 1897 年写的

《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一文中就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①列宁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他还认为,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参加生产劳动,是人类普遍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因此,应该将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

第三,论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教师队伍。对此,列宁极为关注。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多次出席各种教师会议的讲话中,以及在许多重要著作中,对教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教师队伍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首先,列宁阐明了苏维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新的苏维埃教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主力军,它既肩负着“培养建设新生活的青年一代”的重任,又承担着向工农群众进行广泛的社会教育和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工作, 它的使命是艰巨而又光荣的。因此,应当有步骤地加强人民教师的工作,充

① 《列宁选集》第 4 卷,第 355 页。

① 《列宁选集》第 4 卷,第 348 页。

② 同上书,第 699—700 页。

① 《列宁全集》第 2 卷,第 413 页。

分发挥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其次,列宁提出了争取、改造、教育原有教师队伍的政策。列宁认为, 曾经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受资产阶级偏见束缚的教师接受过资本主义的文化的影响,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过党的耐心教育和长期工作,绝大多数会靠近工农劳动群众,坚信社会主义,拥护苏维埃政权的。关键是要采取适合的政策,争取、改造和教育他们,而不能是“赶走和消灭”、排斥和歧视他们。“要把全体教师彻底争取过来,驱逐不可救药的资产阶级革命分子。”①要帮助和教育广大教师转变立场,为共产主义教育服务,为苏维埃恢复和发展经济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最后,列宁强调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列宁认为,不提高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所以他说:“应当把我国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②为了使教师能够肩负起自己的重大历史使命,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政治思想觉悟,另一方面更要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待遇, 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工作。

第四、论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教育是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服务的, 它要培养教育广大劳动群众和青年一代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严格的组织纪律,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样的教育,首先就要承认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列宁还认为,争取团结旧社会过来的教师,使之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完全贯彻党的精神,以及运用全部国家机关的力量,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际训练等能为工人和劳动人民服务,都需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才能顺利实现。

那么,如何实现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领导呢?列宁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

首先,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即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其次,各教育机构中党组织要把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要谈抽象领导。 最后,教育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根据党的精神耐心做好教师的教

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热情。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对沙皇政府的反动教育给予了无情揭露,对民粹派“全

民教育”进行了多次批判;十月革命后又对社会主义教育给予了深刻的全面的论述。体现着这种彻底的革命精神与科学的革命态度相结合的列宁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史上一块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