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类的符号

坝上屠宰场 眉目传情 面部表情 跟着鼻子走 万灵鼻子 跟着感觉走 欣赏学问

笔者在河北坝上时,曾到县城屠宰场参观。说是屠宰场,其实是一间大屋子,若干棒小伙子分别从院子里拉进一头活牛,然后各自将牛按倒在地, 一刀捅进去,殷红的鲜血便汩汩地流淌出来。当我正在注视着上述场景时, 突然发现一头牛也正在注视着我,它的眼睛流着泪,那目光仿佛是绝望的人乞求救世主,我的心灵被震惊了。这一幕被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幸好还未曾在吃牛肉时想起。许多年以后,我才逐渐理解了那“最后的目光”的涵义,它使我相信动物与人有着更多的相似性和相通性,他们都能够用眼睛传递丰富的信息和复杂的感情。可惜我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动物发出的信息,遂有戴复古的“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木兰花慢))之憾。

事实上,正是动物和人的眼睛,迫使他们创造出他们各自的符号体系, 或准确地说是视觉符号体系。这是因为眼睛接收的是一幅幅的画面,这些画面本能地被转化为大脑能够理解的体内符号。但是,动物和人并没有与之相应的能够输出或再现这些画面的肉体器官(对比之下,动物和人可以用耳朵接收声音,然后用嘴模仿声音并发送出去),而动物与人的机动和群体生活, 又要求他们能够(或自然选择的驱使)将接收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眼睛)尽可能多地发送出去,这样便产生了极大的矛盾。这是一个涉及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不大清楚动物和人究竟经过多少年代的徘徊,其间又付出了多少艰辛和笨拙的探索。总之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这个矛盾,解决办法便是创造出了某些能够输出的符号来替代或描述眼睛接收到的画面。对于动物的符号我们尚不清楚,至于人类,他们可以用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最初是形体符号)相当完善地描述眼睛看到的或未曾看到的画面。

其实,眼睛也能够本能地输出某些信息,诸如眉来眼去、挤眉弄眼、使个眼色、含情脉脉、杏眼圆睁、怒目而视、凶恶的目光、威严的目光、慈祥的目光、绝望的目光、贪婪的目光、委屈的目光、乞求的目光、深不可测的目光、茫然的目光、贼溜溜的目光、鼠眉鼠眼、放射出灵气的目光、目不转睛、侧目而视、藐视、傲视、翻白眼之类,以及装着没看见、视而不见、闭目养神,似乎被人在后面盯住了、目光相碰后急忙闪开等等,都可以从中接收或输出某种相对准确的信息,这些眼神也可以称为符号。一个优秀的电影演员,必然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否则便不具有震撼观众心灵的力量。或许,这正是人类的本能在告诉他们,眼睛传达的是真实可信的信息(测谎的原理之一,便是根据眼睛瞳孔等因素的变化,例如见到熟悉或可亲近的人, 瞳孔会突然放大,即俗话所说眼睛突然一亮。许多男青年见到美貌女子时都有这种体会),于是“望着我的眼睛”便成为恋人窥探对方真实心意的重要手段。精明的独裁者也善于用这种方法检验部下是否忠诚。但是,眼睛的这种本能符号,并不能使人从动物中脱颖而出。因为,单纯“跟着眼睛走”, 我们将永远相信是太阳在天空中从东向西运动。

当我们说眉目传情的时候,已经注意到或承认了眼睛附近的其他部件也能够传递信息。所谓其他部件很自然地扩展到整个头部,它包括面部表情及头发和胡须,甚至还包括这些部件的分泌物(例如,泪水表示悲痛或极度的

高兴,口水表示受到食物的诱惑,吐口水则表示厌恶或反感)。

眉毛的生理功能是阻挡雨水流入眼睛,但是眉毛的形状及动作却承载了某些信息。浓黑的剑眉给人以坚定或冷酷的感觉,柳叶弯眉透露着温柔,扬眉剑出鞘与皱着眉头显然传达着不同的信息。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耳朵,因此利用耳朵的动作来传递信息便失去了生理基础。不过,有些动物却能够控制自己的耳朵,竖起耳朵表示警觉,耷拉下耳朵则有一点战败者的味道。至于耳大有福之类的说法,并不涉及耳朵的本能符号,它只是遗传性状被人赋予了新的涵义(这与厚嘴唇给人以忠厚老实的感觉有所不同)。

人对鼻子的控制要比耳朵强一些,耸耸鼻子、动动鼻翼,甚至还可以哼上两声,这都可以传达某些信息。还有,脆弱的人往往被迫去仰人鼻息,委屈的人则哼哼唧唧。

对比之下,人对嘴的控制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撇撇嘴表示轻蔑, 撅着嘴表示不满,紧闭双唇表示愤怒,张看嘴表示惊讶;当然最丰富的动作是各种笑的姿态(配合以其他部件),如抿着嘴微笑,张着嘴大笑、狂笑, 以及冷笑、苦笑之类。除了说话、唱歌之外,嘴还可以吹口哨(最早的口技, 可能起源于模仿动物的声音,亦是一种早期的信号)、发出哭声和笑声,以及呻吟声和叹气声,它们都可以传达信息。面部的各个部件往往互相配合, 如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呲牙咧嘴、眉飞色舞、喜笑颜开,从而构成一幅幅复杂生动的面部照片。据学者研究,人大约有高达 7000 种的面部肌肉运动的组合方式,人一出生本能的自发神经通道就开始起作用,做父母的都知道婴儿的啼哭与微笑。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要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几乎所有的人都成功地轻松自如地控制这些肌肉,表达出诸如厌恶、愤怒、恐惧、悲伤、高兴、惊奇、羞耻、感兴趣等主要表情(据研究,母腹中的胎儿也有厌恶的表情,先天失明的儿童的面部表情亦与明目孩子相同,这说明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的本能的)。

当然,不同的人对面部肌肉的控制能力有所不同,有的人表情丰富,有的人表情单调,有的人不露声色,有的人一逗就乐。某些复杂的表情,例如将一道眉毛的内侧抬起,作出怀恋或憧憬的样子,大多数成年人都很难做到。有的人一见就招人怜爱,有的人一见气就不打一处来,恐怕都与他们控制面部表情的能力与方式有关。面带微笑与天真会使对方感到轻松与放心,面带丧气会使对方也感到晦气,面带杀气则使周围的人感到恐怖。

面部表情或面部信息,还与面孔充血或出汗有关,如气得涨红了脸、吓得脸色苍白、面无血色、羞红了脸,以及大汗淋漓、额头渗出了冷汗之类, 它们都属于本能的符号现象。事实上、不同人种的主要面部表情都是相同的, 这说明它们有着共同的起源。令人惊奇的是,猩猩能表达一些类似人类的感情,甚至达到在玩乐时能咧着嘴笑的程度。这可能说明人类的表情符号或多或少承继于动物的表情符号。

除了面部表情外,头部的运动也可以传达信息,例如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有的民族则是点头不算摇头算,这种不同表明它们是后起的符号),歪着头显示天真,仰着头有点自大,低着头有点自卑,缩着脖子显得无能。不过,这类符号属于形体动作符号,我们后面再详细介绍。另外,通常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头发和胡须,最多只能甩甩头发、翘翘胡子,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怒发冲冠”,即愤怒可使头发竖立起来成为一种符号(动物的

毛发在紧张时可以竖立起来或呈蓬松状,使它们显得更为魁梧,从而吓退对方)。

我们已经介绍了面部表情可以传达丰富的信息,但是,面部的种种本能符号也不能使人类真正地从动物中走出。若单纯“跟着面孔走”,充其量只能了解一个人的动物本性,而且还不免上当受骗。一种原因是,一个人的面部肌肉在静止或自然的状态下可能呈现出某种表情,如俗话所说天生一副苦相。显然这种表情并不能表达他的真实感情(这是一种有趣的情况,在符号信息学上,我们称其为“无符号不能清零”,静止状态的面孔原本不应呈现出表情,若呈现出来则是“不能清零”)。小说《笑面人》中的主人公被残酷地用手术造成了一幅永远笑的面孔,则是极端情况。另一种原因是人出于某种目的往往要伪装表情或强作表情,诸如笑里藏刀、皮笑肉不笑、满脸堆笑、强作笑颜,装着高兴、愤怒、惊吓,装着傻样、可怜相。(据说,做作的表情通常在左脸表现得强烈些,而自然产生的表情却是对称的,参阅《发现》杂志 1985 年 2 月号的《一张脸显示了什么?》一文。)因此,近年在商业、服务业提倡的“微笑运动”,要想获得真实的效果,其基础在于售货员、服务员的生活和工作确实值得她们微笑。近年,一曲《跟着感觉走》的歌风靡大陆,我们不大清楚唱这首歌的人究竟有什么感觉,听这首歌的人会有什么感觉,唱的感觉与听的感觉是不是相同的感觉。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 确实存在着“跟着感觉走”的现象。

据说,在一部小说里,一位在当地有些名望的乡绅,多次反对女儿嫁给一名男子,因为他凭感觉认为这男子不好。女儿凭感觉却非此男子不嫁,他只好同意了这门亲事。谁知这男子在成亲当夜先将乡绅的女儿奸污,然后扒光夜服将她绑在院子里的树上,当着众人毒打之后,远走高飞。乡绅救下女儿后,由于面子扫地不久便辞别了人世。他女儿含辱生下一子,儿子逐渐长大。她发现儿子嗅觉特殊的好,便让儿子嗅他父亲的衣物,以便去寻找他的父亲。儿子成人后带着母亲的嘱托去寻找父亲。他凭着高度灵敏的嗅觉沿着父亲曾经到过的地方,上穷碧落下黄泉,最后终于在一个破旧的矿井里找到父亲。此时他父亲由于长久的精神折磨已经奄奄一息了。

在这个故事里,女主角的悲剧可能肇始于她的嗅觉,即那男子的气味特别投合她的爱好。这种气味相投是不自觉的,同时也是强烈的。当那男子特殊体味的吸引力蒙蔽了她的理智时,她当然看不到他的致命弱点:狭小的心胸和残酷的报复意愿。

据花边新闻,英国现代科幻小说家赫伯特·韦尔斯对妇女颇有点魅力, 另一位小说家萨默塞特·毛姆有如下评论:“他胖而和蔼可掬。有人问他的情人,她最喜欢他的什么。我以为她一定是说他机灵又有幽默感,不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她说她喜欢他身上的那股蜜味。”可见也是嗅觉和体味在发挥主要的作用。我们通常说看上某人了,或者说一见钟情,似乎是视觉在起作用,实际却可能是嗅觉在悄悄地起作用。某些其貌不扬的人交上桃花运的道理恐怕也在于此。因此,有人主张不要滥用香水,以免掩盖了自己原本更有魅力的体味。按照偏激的观点,人造香水特别是劣质香水,纯属空气污染, 要让男人戒烟,也应让女人戒用香水,这才公平。(《围城》里描写沈太太身上有股“暖烘烘的味道,掺了脂粉香和花香,熏得方鸿渐要泛胃,又不好意思抽烟解秽。”可见男子早有这种抗议心态。)

关于人的嗅觉,我们在《世界博览》杂志 1984 年 12 期上读到一篇有趣

的文章:《“万灵鼻子”伯纳德·钱特》。

科学界有一种理论,认为嗅觉很可能是人的各种官能中的第一官能;在生命开始时所处的那种阴暗而潮湿的环境中,这种官能特别有效(这表明人的符号体系承继了原始生命的符号)。每个人都有 500 万个嗅觉感受细胞, 分布在鼻孔内像小硬币那么大的一块地方。它们是真正的脑细胞,并且是实际上同外界接触的唯一脑细胞。种种粗糙和未经译出(其他看到、听到、尝到、接触到的感官信息都需经过大脑的翻译)的嗅觉信息,可以直接进入脑部的有关部位,这些部位控制着性爱、饥饿、愤怒、愉快和恐惧等原始欲望。

因此,气味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它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法文中的“闻一闻”也作“感觉”解),或使我们精神抖擞,或使我们六神无主。据研究, 洗发膏中含有青苹果香味,使用者会认为这种洗发膏能把头发洗得更清爽些;若含有柠檬味,则会使人感到它有减肥作用。

美国每年香料业的销售额达数百亿美元,国际香料公司是其中最大的公司,钱特则长期担任该公司的主剂师。他是一位炼丹大师,30 年来创造出了一万种气味,在当今世界 350 个“闻香鼻子”中,他是仅有的十几个最灵敏的鼻子中的一个。他能使汽车座位上的人造革闻起来像真正的老牛皮,他配制一种气味要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并使用多达三四百种的原料。钱特工作时,助手从一个小洞口递给他浸有某种气味的长条试剂纸。他精神放松、态度严肃,气味以各种分子的形式在空气中飘散开来,每种分子都要被钱特的万灵鼻子细细地玩味一番。

钱特为了记住每种香味,首先将某种气味与实物联系起来,如檀香木联想到热牛奶。再以后,各种气味就变成抽象的了,像方程式中的各种符号, 于是他就为每种气味制定自己的专有名词。他配制的第一种香味被称为“倾向”;他这样解释:“我想我是在把气味和结构结合起来。请不要问我发现了什么,因为我还说不出来,那只不过是一种结构。”

我们之所以介绍钱特的工作,是因为他的工作可以看成为人类符号起源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的某些观点,即嗅觉与视觉一样,它们都是单向输入信息的(人体没有与之对应的可以控制的输出器官,人的体味不受意识的控制,它只能本能地向外发送)。为了输出或再现这些信息,人类被迫寻找并创造出了可以代替视觉信息和嗅觉信息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正是符号或被称为符号,正如钱特要为每种气味起名一样。不过,人类的嗅觉似乎已经退化,大多数人的鼻子都不那么敏感。这种退化不知发生在何年代, 也不清楚其原因。可以推测的是,可能由于人的眼睛(分辨更多的细节)、耳朵(分辨更多的声波)、发音器官(发出更复杂的声波)、手(模仿或描绘出更复杂的形象)等器官的发展,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嗅觉的依赖逐渐降低。例如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并不需要分辨出每朵玫瑰花所具有的不同气味。对许多动物来说,分辨气味是生存的第一要素。例如生活在非洲干旱地带的裸滨鼠,鼠王(雌性)是通过气味和她的尿中的化学物质(仍是气味) 来维持她的统治的。她的臣民要经常来到公用厕所,用她的尿涂抹到自己的身上,这样它们才能保持该群体的成员资格。鼠王则定期检查她的臣民的成员资格,她的气味便成为使对方臣服的化学鞭子。

与嗅觉相似的还有味觉,其感官是舌头,它常常与嗅觉一起工作,诸如品酒大师、品茶专家,以及众多的浩浩荡荡的美食家。据日本学者研究,牙齿也是一种有感觉的信息器官,牙齿根部的齿根膜神经可向大脑提供食物有

无可咬性等信息。至于触觉传递的信息更是人人皆知,可以一笔带过。许多人都相信,人类还有第六感官,它在身体上的位置没人能够说清楚,但它能够感觉到电磁波、磁场、引力、脑电波、气功场之类颇有点玄妙的东西(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都是没有“结构”的物质,我们已经说过符号起源于生命体对外界结构的感知,对这种没有“结构”的物质或力,生命体即使发展到人这种水平,仍然感到困惑或无能为力。例如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承认自己根本不懂得万有引力)。这类问题说来话长,也只好略而不谈。

总之,人类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感觉器官可能存在着某些系统的或整体性的差异。热衷于“跟着鼻子走”的地区,香水业得到了高度的发展;热衷于“跟着舌头走”的地区,饭店铺子满街都是,以便供人们大饱口福;热衷于“跟着耳朵走”的地区,高水平的热情听众培育出了划时代的音乐家;热衷于“跟着触觉(包括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或运动的自我感觉)走”的地区,到处可以看到激烈或优美的舞姿;热衷于“跟着视觉走”的地区,高大雄壮的建筑、精美神圣的雕塑和绘画,比比皆是。

但是,热衷于“跟着感觉走”,说到底,实质是“跟着动物走”,它只能使人向动物靠拢,或保持并发展其动物本性。幸运的是,这种生物的行为现象在人类的身上激发出了理智或智慧。这种理智不仅更好地满足了人类感官的愿望,同时又激发了心灵的愿望。换句话说,人类“跟着感觉走”实际上是在服从大自然的选择,为此他们要加入到适者生存的斗争行列里。人类“跟着理智走”,实际上是人类要在大自然中走自己的道路。我们尚不清楚他们将走向何处,唯一清楚的是他们将与动物离开得越来越远。要想不被人骂为“畜牲”,则只有更多地“跟着理智走”下去。随着理智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增加,人类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则可能每况愈下,这可能导致人的肉体结构发生变化(如果没有眼镜,近视的人将更多地被淘汰,导致近视的基因,如果是遗传性的,亦将被淘汰;有了眼镜,导致近视的基因则被广泛地保存下来)。

我们说人类是幸运的,不如说在众多的动物物种中,许多动物都找到了将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转换成另外的方式输出或表现出来的方法,其中有一种动物博采众家之长而创造出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使这种动物成为天之骄子、众兽之王,这种动物被我们称之为人!

这个过程可能经历了数百万年,也可能并不那么漫长,因为种种迹象表明,人类开始说话的历史还不到 10 万年,开始画图的历史不过是在数万年前,而开始写字的历史则不到一万年。

总而言之,概而言之,人类的符号承继了自然结构及植物、动物的符号, 人类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的允许或驱使下,又借用或创造了更多更准更有效的符号。这种创造并使用更好的符号的动力,我们虽然不愿意将它归功于上帝或外星人,却也一时找不到合理或无可桃剔的解释(通常归于自然选择, 这跟说“就那么一回事”差不多)。

关于人类的符号,我们写到这里,只不过是刚刚推开一扇庞大的博物馆的大门,我们感觉到有众多的精美展品,但是却目不暇接,以致看不清楚任何一件展品。因此,有必要先静一静心,也就是说先结束这一小节,然后再慢慢地把每一件展品细细地把玩一番,品味一番。不过人的耐心是有限的, 对于不那么有味的展品,不妨走马观花或干脆弃之不顾。因为我们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欣赏学问,欣赏之余尽可以随便发表一通议论。当然,对于观

众来说,希望做学问的演员(科学家和学者)能够演出精彩的节目,从而使观众有所收益;而演员亦可从观众的议论中获得启发或灵感,而某些观众亦可能下海串演某种角色。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热情的欣赏学问的观众,则不可能培育出高水平的做学问的演员。我们的工作,是希望为做学问的演员和欣赏学问的观众,写一份节目表和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