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确定系统改善的目标
对于用户要求进行分析的必要性,人们是经过事实教育才有所认识的。至今仍有人认为,把要求或目标讲清楚是用户的责任。事实证明,这是不现实的,用户的初始要求与项目目标的确切陈述之间,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对于使用者(包括领导与管理人员)提出的初始要求,应从两方面去看
待。首先,应用项目是为这些人服务的,满足他们的要求是整个项目的出发点和目标。而且,他们长期工作在领导岗位或管理工作的第一线,这些要求是他们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虽然常常是直觉或感觉,却是第一手的宝贵的感性材料。因此,从事计算机或其他技术应用工作的人,必须认真听取, 并且详细记录这些要求。另一方面,这些要求往往是含糊的,缺乏定量标准, 主次不清地罗列在一起的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分析、整理和加工。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很自然的,因为一般来说,使用者并没有计算机专业知识,他们并不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更不了解为了把工作交给计算机做,需要把事情表达成什么样子。这是不能苛求于使用者的。特别在目前阶段,多数单位的信息系统并不是有计划地自觉地建立起来的,多数人员还没有信息系统的完整概念,如何表达及描述信息系统的工作还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只能由系统分析人员来承担。
对于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问题更为突出,由于决策模型比日常业务处理的模型更为复杂多变,灵活性更强,要明确地表述项目的目标则更不容易。
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一下有界合理性的思想。当我们设想战略目标时, 由于很难全面了解所涉及的一切因素以及达到此目标的所有不同途径,因此比较合理的办法是把系统的目标限制在较少的基本指标或目的上,因为只要这些指标或目的达到了,其他许多变化就有可能实现,用不着过早地限制或讨论其细节,过早地讨论这些细节不仅无用,而且由于许多情况难以预测, 其结果必然是流于空想。抓住那些真正起本质作用的要点,合理地确定这些要点的改变步骤与改造方向,就是要求分析的任务。否则,我们承诺得越多, 成功的可能就越小,用户的失望就会越大。这就是有界合理性的思想。
怎样明确项目的目标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
从含糊的要求中抽象出对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初始要求中,常常是把对人员、制度、物资设备的要求和对信息的要求混在一起提出来。我们在考虑信息系统的时候,应先把其他内容去掉,只留下对信息的要求。如果有的要求中既有对信息的要求,又有对其他方面的要求,则应该用抽象的语言把信息要求表达出来。
-
对各种要求确定定量的标准。对于速度、时间等数量指标,必须经过调查研究确定具体的定量标准;对于质量等定性指标,也应该制定能够检查的比较具体的指标,例如能够输出汉字,能够画出哪几种图表等等。
-
对于罗列出来的各种问题及要求,应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其中的实质要求。一般来说,这些罗列出来的问题之间有三种关系。第一种是因果关系,某一问题是另一问题的原因,只要前者解决了,后者就自然解决了,对于这类问题,说明目标时,只要抓住原因就行了。结果不必再提。第二种是主次关系,若干问题都需要解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绝对平列的事情是没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有一方面是当时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切实抓住使用者目前最急需解决的
问题,作为主要目标。第三种是权衡关系,某两项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是矛盾的,此长彼消,此消彼长。这时使用者心目中往往有一方面是主要关心的, 而另一方面则成为一种制约条件,要求保持在一定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在权衡中,双方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是什么,这都需要明确。
当然,要从以上三方面去明确问题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这将在后面专门讨论。
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列出一个实例。这个实例在以后讨论中也还要多次提到。
某工厂有一条自动化的生产线,生产该厂的主要产品。但是这条生产线常常停产,因为零件供应不上。这个工厂的许多零件是由外厂(称为协作厂) 供应的,与协作的关系是用合同形式联系起来的,这些合同由生产科的外协组负责签订、管理及监督执行。仓库负责保管这些零件,生产线上的工人到仓库领料时,由仓库里的工人登记开票,领料后将票交到仓库会计手中,由于会计兼任其他工作,每月月底才结帐一次。新的厂领导上任后,为生产线不均衡生产十分焦急,向技术人员提出要用计算机来管理零件仓库及合同, 以扭转被动局面,其要求表达如下:
“通过计算机加强帐物管理及进出料计划管理,保证合理库存,压缩库存资金,最终达到保证均衡生产,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
这就是使用者提出的初始要求。
在这一初始要求中提出了六项要求:
·加强帐物管理;
·加强进出料管理;
·保证合理库存;
·压缩库存资金;
·保证均衡生产;
·获得经济效益。
显然,这六项要求中既包括了对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要求,又包括了对信息的要求。不难看出,最后一条,获得经济效益,实质上是前面各项的最后成果,把这样笼统的要求列为项目目标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前面五项中能够直接导致获得经济效益的是第四条压缩库存资金和第五条保证均衡生产。从这里可以看出,压缩库存与保证均衡生产之间也是一种权衡关系。保证合理库存,只有在合理地组织进出料的条件下才能做到,也就是说当库存不足时,应及时组织进货,当库存积压时则应及时停止进货。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及时结帐,以便随时都能掌握库存的情况。这样,整个目标集中到第一条——加强帐物管理上。
加强帐物管理既包括对物资的管理,也包括对信息的管理。例如,帐物不符,进货手续不健全,发料无严格规则,都和物资管理及管理制度有关, 应配合加强管理等方面去解决。而帐目的及时结算和随机查询,缺货情况的及时报告则是属于信息处理方面的任务,它们可以通过认真的组织管理和利用计算机加以改进。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个工厂的资金积压并不是主要的,只要能够解决生产线因缺料停产的问题,工厂的亏损局面即可扭转,收益即可增加, 全厂上下都关心生产线的均衡生产。由此断定,当前对这个工厂来说,主要
问题在于保证均衡生产,即库存不足而影响生产,进一步讲,就是在即将发生缺货情况下能够提前告知生产科,以便催货。压缩库存资金问题不是主要的。
为了取得定量的指标,我们了解了以下两方面的情况:最近期间的停产情况和催货所需的时间。近半年来,每个月发生停产最少 4 次,最多 7 次,
每次停产时间短则 4 小时,长则两天。厂领导希望能够杜绝因零件供应不上而发生的停产事故。至于催货所用的时间,因协作厂的远近不同,最长的从派出人催货到货到厂里要 7 天。这样,我们得到这样两点定量的要求:因零
件供应不上而造成的停产次数和时间应减为零,每种零件发生缺货应提前 7 天给出催货信息,并及时指明合同编号、有关协作厂和负责联系的人员。
这样,项目的目标就基本上明确了。在建立健全各项库房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加强库存与合同的信息管理,做到库存信息准确无误,及时(每天)记录结算,能够随时查询,并定期(每天)给出缺料预报。
许多项目的初始要求,比上面的例子还要含糊些,这就更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真正把项目的目标明确起来。
很明显,这些工作的基础在于对系统特点与具体情况的了解。然而,在项目尚未真正开始时,是不可能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因此,从事要求分析的人员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类比与估算, 这正是要求分析的主要困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