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一定的技术手段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它提供了信息的载体、存储方式、处理机制与传播方式。技术手段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物理基础,同时也规定并限制了系统的功能范围。技术手段在信息系统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应把它作为一个完全消极的因素。
从信息的载体来区分,人们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远古时代,以口头语言为主,即仅局限于大自然所赋予的发音与听觉器官,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巨大限制。文字的发明使人们有了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信息载体,人类知识的积累大大加快了。近代科学提供的电报、电话以电信号作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了信息传递的能力。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上述能够传递而无法长期保存的电信号在磁性存储设备上以极高的密度存储起来。显然,不同的技术手段必然引伸出不同的结构体制与管理方法。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无疑在于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权衡和比较。
以手工处理为主的信息系统往往具有以下一些弱点:信息的准确程度较低,信息处理的速度慢,信息存储及信息处理工作的重复进行,信息在处理与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等等。这些弱点中确有不少是由于手工处理过程所造成的,通过采用电子计算机可以使准确性提高,处理速度加快,并减少重复的存储与处理。这一发展趋势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处理在一切方面都比手工处理优越,因而计算机用得越多越好,计算机处理的“覆盖率”越高越好,则是片面的。原因在于, 任何一种技术手段,在处理信息中总是有其长处与短处。以目前发展阶段的电子计算机来说,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手工处理来补充,特别是在管理工作中。如果说,在科学计算和工程控制系统中,还可以实现完全用计算机处理的话, 那么,由于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就不可避免地要保留许多手工处理的部分或环节。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导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计算机还无法有效地处理这种不确定因素。其次,管理决策中主观经验的作用很大,在目前的计算机上,这些主观经验如何发挥作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目前,一些单位正在进行的专家系统的研究,正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在知识的表达与处理等一系列根本性的理论问题上,尚有不少困难。最后,由于计算复杂性问题的障碍,一些问题的理论算法尚无法投入实际使用,因为这些问题的计算量太大了。
因此,至少在目前,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所面临的任务是正确地认识各种技术手段的优劣长短,把它们合理地组织到实际的信息系统中来,而不是“一边倒”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来还会出现新的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但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仍应采取同样的原则。
总之,在处理技术问题时,必须实事求是,对于计算机处理的部分,应该努力发挥其高速度、高精度、高密度的优点,而注意补充其过于死板,不便于灵活处理,不便于处理意外情况的弱点。对于手工处理的部分则是发挥其灵活性的长处,而注意加强校验,防止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