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

隋、唐以前,日本已与中国有所接触,隋朝时才有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到唐代时这种关系更加密切。另高度发达的文化令日本人羡慕不已。但由于当时日本还没有正式的、统一的语言文字,使用他们的语言难以表达中国文化中的新奇奥妙之处,因此便直接采用汉语言文字作为自己的工具,以求速见成效。来中国的留学生自不待言,就连当时日本的宫廷中和贵族阶层也盛行作汉诗、汉文。到大化革新前后,日本人能作汉诗、汉文的已不是少数。到奈良时代,汉诗、汉文已被当作贵族必不可少的修养而受到高度重视,出现了淡海三船、石上宅嗣等著名的汉文、汉诗作家,编辑了天智天皇时期以后的汉诗作品集《怀风藻》(公元 751 年)。平安时代又有《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等汉文诗集的出版。

但是,用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来表达日本民族的思想和情感,毕竟难以自由自在地表达出来。因此,日本人开动脑筋,对汉语言文字加以改造,将汉字的音和训并用来表达和记录日本语,于 8 世纪初发明了“万叶假名”。著

名的《古事记》(公元 712 年完成)就是用“万叶假名”书写下来的。它是天武天皇时期讨论自古以来宫廷中口头流传的“帝纪”和“旧辞”的笔录, 是日本早期留下的最重要的用“日语”写成的书面文献。

由于“万叶假名”过于繁杂,运用了许多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同一声音, 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因此,不久就出现了把汉字的草书体进一步简化的“平

假名”和取汉字字形中的某一部分的“片假名”。这种表音文字在公元 9 世

纪时已相当普及,到公元 10 世纪时已逐渐定型,成为正式的日本文字。贵族和上层人士在正式场合仍讲汉语,但已逐渐采用相当日本化的词汇和文体。 “假名”的普及和发达使日本语的表达丰富而自由,从而出现了像《古

今和歌集》中那种称作“古今调”的细腻而精巧的诗词风格。同时,用“假名”写的物语和日记也盛行起来,出现了《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士佐日记》等代表性作品。

在“假名”发展的过程中,日本妇女起了很大作用。清少纳言用散文体描写宫廷生活体验的《枕草子》以及紫式部以宫廷为舞台描写贵族生活的《源氏物语》是当时用“假名”写的最杰出的文学作品。用“假名”写的日记也大多出自妇女之手。她们的作品广受欢迎,从而扩大了“假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