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发源于修道院制度。这种修道院是从罗马帝国后期开始兴起的。由于基督教徒时刻面临着殉难的危险,有些人发现在通常的环境中无法生活下去,似乎到处都是腐化与邪恶。一部分入便逃到山中或沙漠里隐居起来,每天祈祷和自我折磨以求得到宁静与安全。公元 4 世纪后,这种孤独生

活的场所成了僧侣公共修养的机关。公元 4 世纪中叶,埃及人帕可密在尼罗河三角洲的达宾尼岛上建立起第一个修道院。之后,这种修道院制逐渐推广到希腊、意大利、西欧诸国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处。到第 5 世纪,修道院已成为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组织之一了。

在修道院的发展中,以圣·本尼迪克特(公元 48O—548 年)所建的寺院影响最大。圣·本尼迪克特出生于意大利一个贵族家庭,15 岁开始隐居山林, 励行基督教的修养,到公元 529 年出山,在位于罗马与那不勒斯之间的卡西诺山建立修道院。随着修道院日渐著名,各方来的僧侣也越来越多。本尼迪克特便制定了一个《管理条例》,主要内容有三项:a,凡欲为僧侣者,先试习一年,不合格者令其还俗;b,凡愿为僧者须把全部财产捐给寺院,并终身不娶,服从一切命令条规;C、凡为僧侣者,须寄宿于寺院。此外还规定,修道士每天除礼拜仪式外,还要从事耕作、慈善事业、阅读和抄写等。这些规定大受世间欢迎,许多修道院纷纷模仿,所以,本尼迪克特修道院创办后不到一个世纪,这一类修道院便达 250 多所,其范围也从意大利扩及到英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士等国。

大约在公元 6 世纪,修道院就开始附设学校,即修道院学校,到公元 9

世纪时,各修道院均设有此种学校。公元 12 世纪初,仅法国就有修道院学校

72 所。

修道院学校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僧侣。由于许多父母希望把子女献给修道院当僧侣,这些子女便被留下来,由先进的修道士施以宗教的教育。这些儿童称为“内修生”,他们将被培养为修道士。儿童入修道院,必须发誓遵守院规,过修道士的生活,誓词如下:“我特此宣告脱离父母、弟兄和亲属, 脱离朋友。土地和财产,脱离空浮虚荣和世间享乐。为了上帝的意愿,我也

放弃自己的心愿。我接受修道院生活的一切困苦,对天立誓要纯洁、守贞、安贫;我愿终身呆在此修道院当教士”。([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 87 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教育的内容包括读、写、算和宗教的基本知识及其他一些修道士能力之内的较高级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也兼收俗人。这种学生被称为“外修生”他们是走读生,住在家中,而到修道院受教,所学课程与内修生基本相 同,只是目的不在训练其为修道士上。

修道院一项很重要的教育活动就是抄写书籍。由于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修道士成了唯一有文化的人,修道院也就成了保存文化的唯一场所。由于书籍奇缺,抄写经典就成为修道士不可缺少的工作。1093 年,一位修道院住持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倘若进入修道院走廊,就会见到十来个教士坐在椅上, 在制作精巧的桌上伏案眷写。热若麦的《预言书注释》全文、圣格利高里的全部著作、能找到的圣奥古斯丁、安布罗西、伊西多尔、比德和安瑟伦爵士, 然后是贝克的住持,进而坎特伯雷大主教等人的全部著述,他都要求全力用功抄写。”([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 88 页,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0 年版)

修道士们还做了许多搜集和保存书籍的工作。通常,他们把搜集到或抄好的书籍用重杠和链条拴在架上,并且在书上题写咒语,以防被盗。比如, 一本书上这样写道:“无论何人以何种诡计或何种手段于此地窃取本书,他的灵魂将受惩罚的报应而遭难,他的名字就会从生命簿上抹掉,不再记入升天之列”。([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 94—95 页)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在修道院建起了图书馆。当然,那时的藏书是极为有限的。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圣马特诺大教堂的图书馆,9 世纪时仅有 19 卷基督教评论集的节选本。诺瓦腊的大教堂 1212 年除了圣诗和几本新祈祷文外,只有波依修斯、

普赖西亚、《查士丁尼法典》、《教令集》,以及伊西多尔(公元 570—636 年)《词源学》等抄本。

公元 13 世纪后,修道院的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修道院学校由固定变成了流动的。这是因为,中世纪后半期,宗教的威权日渐削弱,教育亦逐渐衰退,而市民教育与大学教育等世俗式的教育却在加强。为了谋求基督教及其教育的复兴,一些宗教团体便一国一国、一村一村地传道和教学。这种团体,就叫托钵僧。在公元 13 世纪,著名的托钵僧团体有二个:一个是弗兰西斯派,一个是多米尼克派。

弗兰西斯派是由意大利高僧圣·弗兰西斯(1182—1226 年)于 1209 年创办的,1212 年得到公认。这派的教徒没有家庭和财产,也没有固定的住所, 只是借托钵周游世界,一面传播基督教,一面为贫人、病人服务。该教团也从事教育工作。1230 年,他们在巴黎建立了一所修道院学校,以后又在其他国家建立修道院学校。他们主要致力于幼儿与贫儿的教育。

多米尼克派由西班牙贵族圣·多米尼克(1170—1221 年)创立。他是个正统教会的狂热信奉者,他创立这个教团的目的就是攻击异端。1217 年,这一教派得到教皇的承认。与弗兰西斯派从事贫民救济与少儿教育不同,这一派教徒专门致力于中流以上阶级的教育。他们致力于科学的研究,以求在大学谋得教职。因此也造就了不少著名学者,托马斯·阿奎那就是这一派的修道僧。由于得到教会的支持,这一派发展很快。 1221 年,这一派扩大到 500

个托钵僧,60 个僧院,分布在包括全西欧在内的八个大主教管辖区。

中世纪修道院学校的教育,尽管是偏狭的,但仍然有可称道的地方。在文化教育被极端破坏的情况下,修道院设有学校和图书馆,教授学生读书写字、传抄和保存书籍,这无疑是件好事,尤其是到后来,修道院除了读《圣经》外,偶尔也读罗马古典作家的作品。因此,修道院在保存希腊、罗马文化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为日后文化教育的复兴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