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早期的世俗教育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一切学校都降到了最低点,只有极少数的学校残存于法国和意大利北部。并且这些学校仅仅为教会所需。整个中世纪初期,只有修道院、教会才提供教育的手段,修道士是唯一需要知识的职业。世俗子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进入兼收俗人的修道院学校,学习简单的读、写、算知识。但是同一时期爱尔兰和英格兰的世俗教育要比欧洲大陆发达得多。在爱尔兰,不仅有教会学校,而且有世俗学校。公元 7 世纪时,仅图阿姆—

德里坎一地至少有 3 种学校:拉丁文学和基督教文学学校,爱尔兰法律学校及爱尔兰文学学校。在这里,不仅世俗学者研究古典文学、哲学、法律,就是那些修道院的僧侣也热衷于研究古典著作。因此,即使在修道院学校中, 世俗教育的内容也比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学校要多得多。英格兰的情形与爱尔兰相似。中世纪早期,英国教育无处不模仿罗马帝国。英格兰的文法学校就是由罗马文法学校演变而来,教学内容也有一部分世俗知识。但是,从公元8 世纪末开始,丹麦人开始入侵爱尔兰和英格兰,它们的文化教育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公元 8 世纪后,欧洲的世俗教育逐渐发展起来,而这得归功于法兰克王

国查理大帝与西撒克逊王阿尔弗烈德(公元 848—899 年)的提倡与推行。查理大帝当政时期,西欧正处于“黑暗时代”。为了消除无知和愚昧,

他大力提倡教育,广招天下有学问的人到法兰西帝国办学校,传播知识。他有感于当时王族、贵族辈大多不学无术,于是聘请英格兰著名学者阿尔琴(公元 735—804 年)来到法兰克宫廷,创立宫廷学校。查理大帝亲自率皇后和三位王子,二位公主拜阿尔琴为师,到宫廷学校受业。据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的记载,查理本人勤奋好学,他“花费很多时间从阿尔琴那里学修辞学、

辩论术,特别是天文学。他也学习算术,并且极其勤勉地细心观察星辰的运转。他还努力学习书写⋯⋯但是他对这项陌生的工作开始得太晚了,因之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查理大帝传》,第 28 页,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 查理大帝所学的科目大概就是宫廷学校教授的科目。

查理大帝对教育的贡献,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使教育世俗化、普及化。公元 802 年,查理大帝发布命令,要求世俗人彻底学习教义和主祷文,并规定,“父兄有送其子弟入学校习文学之任务,非俟其学习完成,不得令其退学。”这一命令虽然没有大力推行,但却可视为世界上实行义务教育的开端。大帝在不反对基督教的范围内,同时积极奖励国民教育。他奖励修道院学校、村落学校等,以求读写算等学科的普及。对一般的学术技艺,也加以保护。比如鼓励搜集并研究古罗马的著作。此外,查理大帝还下令封闭单纯进行基督教的教育而忽视国民教育的学校。这一点开了学校脱离宗教支配的先河。

另一个对教育世俗化作出贡献的西欧国君是西撒克逊国王阿尔弗烈德。阿尔弗烈德在位期间(公元 870—890 年),丹麦人入侵西撒克逊东部。阿尔

弗烈德顽强地与入侵的敌人进行斗争,终于在公元 878 年赢得胜利。但是, 自从遭到蛮族入侵之后,英格兰的学校、修道院、教堂、学术、文学等都处于一种悲惨的衰败状态。为了复兴教育,他仿照查理大帝,在他的宫廷创办学校。在宫廷学校学习的有他的儿子、贵族子弟,也有非贵族的子弟。教授的内容有拉丁文、撒克逊文的读和写以及“七艺”中的某些科目。国王的朋友阿塞尔这样描述当时宫廷学校的学习情景:

“埃塞尔沃德是国王的小儿子,由于国王的神圣劝告和值得称赞的远虑,他被委托给学校。在那里,他同国家几乎一切达官显贵的孩子以及许多还不甚显贵的人一起,在教师勤勉关怀下成长起来。在学校要读拉丁文和撒克逊文两种语言的书籍。他们也学习写,以便在从事成人技巧,即狩猎以及适宜贵人的类似消遣的年龄之前,能在自由艺术方面变得勤奋聪明。”([美] 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 111 页)

阿尔弗烈德在发展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教育方面表现了远见卓识。他组织人员并亲自参加编译工作,把许多拉丁文书籍译成英语,以便更多的人获得知识。为了普及教育,他要求每一个英格兰青年都要上学。他在为教皇大格利哥里的《牧师职责》英译本写的前言中写道,“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安静, 就可容易作到让英格兰现在出身自由民并有足够财力从事学习的青年,在还不适于其他任何职业之前,长期专心学习,直到他们能阅读英文作品,让那些继续学习的人,以后受更多的拉丁语教育,并提高他们的地位等。”([美] 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 109 页)

在查理大帝和阿尔弗烈德大王的推动下,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与教会学校一起获得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