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生物学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随着对学生智力开发问题的深入研究,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们在个体身上形成,并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

  1. 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人们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 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内在动力,一般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生物学直接兴趣是指对生物学科本身的内容及学习活动的兴趣,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教学内容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加之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间接兴趣是指通过学习生物学而认识到它的目的意义后而引发的兴趣。学生开始对生物学也许并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当他们意识到它的重大意义之后,往往就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这就是间接兴趣。因此,只有把两种学习兴趣都调动起来,才能较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学中,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教法运用灵活,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依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等确定的。如果在一节课内,对同一内容既用标本、模型, 又用挂图、幻灯,同时还有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忙于应付,结果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法若过于单调,一讲到底,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法运用贵在灵活、适度。

灵活的教法再配之教师生动、形象的讲授语言,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 DNA 的空间结构时,教师可形象地比喻:DNA 分子好似向右盘旋而上的楼梯,两条排列在外侧的主链好似楼梯的栏杆,横行排列在两条主链之间的碱基好似楼梯的台阶。同时做一个从右而上的登楼动作,从而把抽象的空间结构,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动作表达出来。

  1. 引导学生质疑,重视学习信息反馈,推荐阅读课外书刊,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兴趣的引发与培养,依赖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多问。一般而言,善于质疑,能提问题,勇于探索的学生,学习兴趣广泛而持久。教学中把学生制作的标本作为教具,可使学生产生自豪感。若参考了学生拟定的教学提纲,会使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肯定学习的成绩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恰当的称赞与肯定,可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愉快,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一看就懂、一问就知、一学就会的材料,学习兴趣淡薄。对力所能及、又要多想一想、多动动脑子的学习材料则感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时,就要精心设计,使其具有适当的难度。

教学中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组织参观访问、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制作等实践活动,同时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如《中学生科技》、

《中学生文库》、《中学生园地》、《科学画报》、《生物工程浅说》等。如此种种教学形式,都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引发与培养。

  1. 生物学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有三种功能, 即: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激活功能是指学生对某一行为的迫切需要所表示的反应。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动机就被激活,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指向功能是指将有机体的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的目的,指引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教师可利用动机的这一动能,引导学生的行为朝向正确的目的、父母的要求、教师的期望、教育目标及社会的需求方向前进。强化功能是指作为这个行为达到目标时,加强其产生这种行为的功能。动机的这一功能可以维持、增强某种活动。

教学实践证明,生物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依赖于明确的学习目的、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而富含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实践活动、正确而及时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以及学习动机的可迁移性等若干因素。在这里重点讨论后两者。

  1. 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成败、解答问题的正确与错误、学习成绩的优与劣等,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国外曾有人做过如下实验:两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来做同样的练习,连续实验 75 次,每次 30 秒钟,在前 50 次练习中,对甲组增加下列鼓励因素:①知道每次实验的得分;②实验期间不断鼓励,督促他们努力做;③ 对所犯错误加以分析。对乙组无这些鼓励因素。练习 50 次后,把两组实验措施对调,即对乙组加上上述鼓励因素,对甲组取消这些鼓励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见图 3):了解学习结果较不了解学习结果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因为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心中有了数,进而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趋向。

(六)生物学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图1

运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时应注意,不能仅用分数表示学习成绩,还应给予恰当的评语。尤其是要写出合乎每个人情况的批评和注意事项。对一些成绩较差,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告诉他们学习结果时要注意方式,并指出其努力方向,恰当地给予鼓励以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1. 学习动机的迁移性。学生若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就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某些爱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习动机,把“爱好”转移到学习上来。比如,学生一般都有喜欢看电视、听故事的爱好。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看“动物世界”等有关生物学的电视或讲有关生物学的故事开始,逐步使学生对学习生物课产生兴趣和需要。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探索的愿望和渴求明了的动机。因此,生物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创设有趣味宜思索问题的情境。如让学生观察活的生物或进行生理、生化等实验,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还可开展丰富多采的创造活动,引起学生对宏观、微观世界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学习情景新颖有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最后谈一谈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情感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反应和态度,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和信号功能。动力功能是指它对人们的一切认识和行动都起着发动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就充分肯定了情感在学习中的动力作用。情感的信号功能主要是通过表情和动作发挥出来的。教师表情与动作的变化,提示着教学信息的变化,使教师的讲课与学生的听课一致化、协调化,学生主动听课,教学效果优化。无论何类学科教学,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