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确定生物学教学目的、任务的意义及依据
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增强生物学教学的自觉性,二是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因为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人们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同样,只有使生物学教师
明确了教学目的、任务,教师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从而充分地发挥师生双方教与学的自觉性。
教学目的、任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必须据此去分析教材,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明确生物学教学目的、任务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赖教育。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教学,在确定教学目的与任务时,就应当以下列几方面内容作为依据。
- 生物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生物学极为广泛地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许多方面,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等工农业生产以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不仅如此, 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还促进着许多学科的发展,推动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界一些有志之士预言,21 世纪将是生物科学领先的世纪。
生物学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生产所有的对象——栽培的各种植物、良种培育、农业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农副产品的加工等等,无一不涉及人们对于生物学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如:如何培育出适应我国黄河三角洲生长的盐生植物,使这块荒凉之地尽快绿化起来;再比如:山东省鲁西地区大面积的大枣林自 70 年代初感染了介壳龟腊虫,严重影响了枣的产量与质量,至今未能寻找出一个有效的消灭方法。那么,这种灭虫方法的研究,也涉及生物学中的若干问题。
生物学中的成就还大量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并促进工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的原料、过程以及成品的储藏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比如:制药工业、酿造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橡胶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开采与提炼,以及铸造、冶金、地质勘探等,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现代化国防和防止细菌战、生态战和其他生物武器等,这一切也都离不开生物学的理论知识。
- 生物学对人类生存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虽然给予了人们改造自然的极大能力,但也带来了一些全球性的紧迫问题。如人类生存依赖的环境保护及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健康与疾病的防治、关系民族素质的优生、优育,以及人类衣、食、住、行的改善,无一不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因此,要求生物学在理论上、实践上有所突破,已成为未来生物学所面临的任务。所以,生物学教学目的、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 中学教育的总目的、总任务的要求
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我国的教育目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又规定:“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这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遵循的教育目的。
作为全日制中学,又有它自身的任务。即:培养高一级学校的合格新生和合格的劳动后备军。教育的总目的和总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科的教学来完
成。因此,中学生物学的教学目的、任务,既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又要有利于完成上面提到的“双重任务”。
- 生物学科的特点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许多相异之点,确定它的教学目的、任务,应反映其自身的特点。
(l)生命性
自然界可分为三大类:无机世界(无生命界)、植物世界和动物世界。对此,人类进行了几千年的悉心研究。生物学是专门研究生命的科学,有生命的动物、植物,是其研究对象。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客观世界除了运动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别无所有。宇宙万物无不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生命只是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中的一种特殊运动形式。生命过程是物质、能量、信息三者有组织、有秩序的内在活动,它主要是以蛋白质和核酸为物质基础的生物大分子的运动形式。生物运动形式的特点在于它具有新陈代谢、自我繁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以及应激性等特征,从而区别于一般的物理运动形式和化学运动形式。
因此,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无论是植物和动物、个体和群体、表征和规律、现象和本质,都是围绕生命运动这个核心展开的。
- 实验性
自然科学的各门课程都是实验学科,这些学科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实验。生物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生物教学也离不开实验,实验直接关系到它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重视实验,不仅是生物科学自身性质所决定的,还因为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有它的特殊作用。①实验可以把生命的各种现象活生生地揭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实验的这种功能,绝不是粉笔加黑板或教师口头传授所能代替的。②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进行操作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而这些技能的培养,正是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心理学告诉我们,人脑有一些最富有创造性的特殊区域, 当双手做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脑细胞的活力激发出来,从而把潜在的创造能力变为实际的创造能力。所以,为获得知识或运用知识而进行实验操作,也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有效手段。
- 广泛性
生物种类及其地域分布的多样性,地层中生物化石的多样性,以及每一物种在地理分布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使得生物科学比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具有更大的广泛性。而且,生物科学还研究人类本身,既研究人体的构造和人体的生理机制,又研究人和整个生物圈的关系。
纵观生物科学的发展及其教学经验,可以这样说:中学生要掌握好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认识自然界,首先必须认识自己,认识自身的构造、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在对人类自身的研究中,如何提高人的智力和身体素质问题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人口质量问题,不但以后天养育为转移,还以先天因素作根据。先天因素中首要的一条就是亲代的遗传因素和生理状况。因此,在中学生中普及遗传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看作是贯彻我国人口政策的一项具体措施,是优生措施得以落实的一种知识保障。
研究人和生物圈的关系,就是把人放在生物圈中加以研究。通过在生物学教学内容中列举我国及国外、本地及外地、今天及过去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的事例,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进步必须和大自然协调一致。
生物学内容的广泛性,在纵横两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现代性
近年来,生物科学同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迅速发展,获得了不少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全新概念。这些都决定了生物学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现代性。
- 青少年的年龄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及形成世界观的重要阶段,生物学课程应根据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按照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