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论文的撰写

  1. 格式

无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还是生物学专业研究,其最后的落脚点都是撰写论文。

论文的格式要求大体是这样的: 题目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性别、年龄及职称摘要

关键词

前言(引言、导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志谢

现就以上这些组成部分,作简要的说明。

  1. 题目。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论文的题目,我们从文摘、索引或题录等资料里,最先找到的也是论文的题目。通常我们浏览书刊时,总是首先以题目作为最主要的判断,来决定是否阅读全文。所以,论文的题目要做到确切、恰当、鲜明、简短,既能概括全篇内容,又能引人注目。学术论文命题和撰写一般文章有所不同,总是文先于题的,因为学术论文是先有研究成果的内容,甚至是已经写成文章,然后才考虑论文题目。不是先命题目,后做文章。所以题目是颇费推敲的,必须反复斟酌。也可以与研究课题一致,

但也可以更加简练、中肯、醒目。

  1. 作者姓名等。发表论文就要署作者姓名,这是对这项工作负责精神的体现,文责自负。也是记下作者辛勤的劳动。因此,凡是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工作、作出主要贡献、能对论文负责的人,都应署名。

  2. 目录。长篇论文和书籍一样,要有目录。学术论文一般不宜过长, 不必要有目录。

  3. 摘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应该包括与论文本身一样多的情报信息,但经过高度“浓缩”、“提炼”而成。字数一般应控制在 200 字以下。

  4. 关键词。近年来,为了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还要求在摘要后面,提供本篇论文的“关键词”。

  5. 前言又称引言和导言,是正文前面的一段话,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主要是说明为什么要从事本研究工作、与本课题相关的前人成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设备基础、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等等。前言越简明越好,一段好的前言,能开门见山,吸引读者,使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根据什么理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在一篇 5000 字左右的论文里,前言的

字数一般不宜超过 500 字。

  1. 正文。它是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一般首先介绍研究及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设备,或研究的方法、过程及关键的问题、研究的结果、数据,以及结果的分析讨论等等。

①研究方法。是论文的基本内容,根据不同情况可拟为:材料和方法; 对象和方法;过程和方法等。不论用哪一种,都要把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条件、取样方式、观测指标、研究时间、条件控制等问题讲清楚。论文中专用名词的外延和内涵应作明确规定,操作定义和实验指导语也要论述在文内。如是作者创新的方法应作具体说明,以便别人模仿重复,若是别人已用过的方法,只要注明出处即可。

②研究结果。是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结果,包括典型事例和数据素材两类。结果要用科学表达方式,数据应经过统计处理,不要罗列原始材料。统计表应简明扼要。典型事例应能说明论点,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比较应鲜明,防止出现没有比较的比较。

③讨论。对结果的讨论是论文的重要部分,是从研究结果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重要一环。如果是教育教学论文就要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对研究作出鉴定,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探索,二是将研究结果和过去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进一步鉴定有关结论或观点,也可以对某些结果提出怀疑。讨论用词要慎重,避免绝对口气, 要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否则难以被人接受。讨论中,还可对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以供他人参考。

  1. 结论。结论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篇文章的归结。它要求扼要地交待研究所获得的结论以及解决问题所达到的程度。结论应与前言相互应,结论只能写可靠的结果,推论太远以及不十分可靠的推论应割弃。结论必须写得精彩而又恰如其分。结论部分也可合在讨论里一起写。

  2. 参考文献。是说列出文章引用的文献。参考文献不宜列的过多,应将对工作最有帮助的、起参考作用最大的列入,同时也表明作者对他人工作的尊重。

  3. 志谢。撰写研究论文,一般还应在文章的末尾(参考文献之前) 对那些给研究工作提出过有益的建议、做出过一定帮助的人,提出感谢,以示礼貌。

对于上述若干部分,如果文章篇幅较小,题目也较小,而方法也较简单, 可以适当简化归并,但一般应包括三部分:前言、方法、结果与讨论。如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工作报告等都是研究成果的科学记录, 故统称为论文)一般就由前言、正文与结论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是对调查问题作背景说明,包括问题的提出、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步骤。正文是叙述和分析调查的结果。所收集的材料尽可能加工成图表或表格,使人一目了然。结论是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归纳得出,还可以提出建议或对策。必须注意,调查报告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不能采用一般总结中常用的一个观点加几个例子论证的格式,而需要明确、具体、简明地说明整个调查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一定的理论分析,从而揭示某种教育现象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1. 质量标准

研究论文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许多因素,关键是取决于研究工作的本身。很难想象,在一个平庸的选题和粗糙的工作基础上能写出优异的论文。当然研究者的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也常常影响研究论文的质量。

评判一篇论文的质量,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作,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一般还是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去衡量。

  1. 思想性。是说论文的思想观点正确,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教育方针,同时也符合教学原则。

  2. 科学性。科学性即客观真实性。论文的内容客观真实,实事求是, 经得起重复。论理充分,概念明确,数据可靠,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

  3. 新颖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研究者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能重复别人的工作,更不能人云亦云。一篇论文只有在观点、材料、方法或结果的某一方面具有新意,它才具有新颖性,才有学术价值,才可能成为一篇好论文。

  4. 实践性。论文的结论来自于实践,这些论点在返回实践时,应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也就是说它能在实践中应用或用于指导实践。

  5. 可读性。论文不能用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打动读者,但论文同样也有语法、文笔表达的要求,一篇好的论文应当文字精炼、流畅生动、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论点鲜明,标点、名词术语规范正确,才能符合质量要求。按上述几点要求撰写论文,论文就具有一定深度和较高质量。当然对于

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侧重点还稍有不同。理论研究更应当注意阐述论证,如综述性论文的撰写。而应用研究则更应注意可靠性和实践性,如实验性论文的撰写。

此外,在撰写论文时,对于那些放不进正文,但对了解研究工作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可作为附录放于文后,便于读者需要时查对参考。

撰文中涉及到的度量衡单位,应当按公制和国际统一标准。国际单位制, 国务院已明令推行,现行中学教科书中已经采用,撰文者务必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