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二百七十万美金
为了 270 万美元,克罗克、桑那本只好又去找那个作为贷款者之一的保罗拉菲尔寿险公司。公司投资负责人格斯诺在得知消息后,通知麦当劳:“我们公司不想把资本过分地集中在一个公司,那样风险太大。不过既然我们已经是麦当劳 20%的股东,我愿意再为你们介绍一些其它的投资者”。
于是桑那本认识了投资代理人比斯托(JohnBristol),此人负责包括普休斯顿私立大学的信托基金,各种福利、养老基金在内的各种基金。他经常穿梭于市场,寻找回收率高但风险较大的投资。
可也巧了!此人投资眼光和桑那本十分相似,他们俩彼此欣赏。这个家伙就曾将他客户的钱用来买下好几百个加油站,然后租给汽油公司。
虽然跟其它东部人一样,比斯托并未听说过麦当劳,对汉堡也并无信心,但是当桑那本将麦当劳的不动产计划放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却对出租房地产作为长期生财资源的连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知道比斯托握有他所需要的 270 万美元的桑那本,这次再也不能让这位财神溜掉了。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向比斯托介绍速食业。
甚至,桑那本写出一份十分详细的报告,预测麦当劳将在美国开设1500 家连锁店,并提出一项有奖金制度的贷款计划,使得贷款人相信他
们在贷出 270 万美元后的 15 年中,能够收回 710 万美元至 900 万美元的巨款。
比斯托终于同意了。
他准备由普林斯顿基金中拿出 100 万,他的其它 11 名客户一同拿出
170 万元来,贷给麦当劳。哦,天!
终于可以拿到钱了。麦当劳要松口气了。
复杂的贷款方式开始了。
由于“铁三角”——克罗克、马丁诺、桑那本三人无一愿意再用股权来交换贷款,所以他们设计了新的贷款方法。
克罗克在贷款 270 万美元之后,除了付每年 6%的利息之外,每个月还得付出相当于麦当劳食品营业额的 0.5%的数额来还本金。不知你发现没有,这笔钱和以前付给麦当劳兄弟的款项相同。
这样,麦当劳需要付清本金的时间,也正是贷款人获得红利的时间, 而这个红利的数额相当于麦当劳营业额的 0.5%。
这也就是说,如果麦当劳用 10 年时间还清本利,就是再付给贷款人
10 年的红利,在这 10 年当中,麦当劳一定发展壮大得相当迅速,那笔红利的数字肯定相当惊人了!
那位律师兼会计师的波以兰又提出了一项条件,是这样的:
麦当劳暂时先不支付 20%的还款与红利,推迟到第三阶段再还。营业额的 0.5%用于偿还本金这是第一阶段,付给红利是第二阶段。也就是说,在支付 0.5%的时候,麦当劳实际只需支付 0.4%,而那 0.1%的还款就拖延到第三阶段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贷款前期,麦当劳手头能有较多现金用于周转, 而贷款人现在虽得利少些,到后来由于基数增大则可多获些利润。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了。
桑那本疲惫之极,带领家人及几名负责安排贷款的人,赴拉斯维加斯度假。
谁知刚下飞机,电话就来:
普林斯顿基金会的代表在开例行会议时,竟取消了贷款,道理是: 贷款给速食业冒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桑那本火速赶回!
忐忑不安的桑那本在那条著名的华尔街会见了普林斯顿大学投资委员会主席、著名投资专家马许等一行人。
这位专家一看见桑那本就摇摇头说:“桑那本先生,我们拒绝您的贷款,因为我们不贷款给失败率最高的食品服务行业”。
可谓开门见山!
而桑那本最不怕的,就是这句语——后面这句。他不知听到过多少遍了,应对的话几乎出口成诵:
“马许先生,我想你误会了麦当劳的本质。我们经营的是房地产。至于卖汉堡,我们唯一的理由是:这是我们的房客付款给我们的最佳生财方法,食品所得最高最快的。请您耐心听我说一些数字⋯⋯”
口惹悬河的桑那本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小时这个道理: 对于麦当劳来说,卖不卖汉堡无所谓,尽管它由此起家。麦当劳企业的根本在于房地产。
他又成功了。
许多人被他打动了。
就在他说完去洗脸,主要是平静一下以便于竖起耳朵听动静的时候,这个委员会又一次做成了一个决定。
甚至在桑那本来不及走出盥洗室的时候,一位很是激动的委员跑过来告诉他:“桑那本先生,你说得对极了。我们已经通过了你的贷款了”。
这就是桑那本的魅力!
没几个星期,麦当劳两兄弟心满意足地拿到了他们想要的 100 万美元的支票。
麦当劳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也获得了自由。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关于那家圣伯丁诺店的命运。
当初麦氏兄弟曾为此店与克罗克脸红脖子粗,几乎要把克罗克逼向绝境,这回,克罗克也瞄准了它的象征意义,在获得自由后来了个奋力回击!
这一招的确也够厉害的:
克罗克在圣伯丁诺店的旁边买了一块空地,盖了一间与原店一模一样的麦当劳餐厅。
此店与原店一模一样,甚至卖的东西也毫无二致。跟孪生兄弟似的。且位置只隔一条街,这现象的确很有趣。
不过这两店有一条是不同的,那就是:一家叫作“麦当劳”,而另一家叫作“大麦克”。因为“麦当劳”的连锁权已归克罗克所有,麦当劳兄弟的店倒不能叫作“麦当劳”了。
有意思的是,许多老主顾都以为麦当劳搬家了,一个个都跑过去了。谁也不搭理那个叫作“大麦克”的店了。
这样,尽管新店的生意一般,旧店却一落千丈,大伤元气。光从营业额就可以知道全貌:
50 年代,营业额 40 万美元。
1967 年,降为 8100 美元。
这回轮到麦氏双雄担心了,不过他们反正对这个并不感兴趣,索性在 1968 年,把这个与克罗克争了个你死我活的宝贝店给卖了!
以后此店命运多舛,几易其主之后,现如今作为一家唱片行而存在。麦氏双雄今何在?
一位已于 1971 年过世,另一位生活优裕,很显然,对于那 100 万美元,他并未坐吃山空,一定是投资了什么比较好的行业之中。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不论投资到哪里,都不如投到麦当劳好!
敢想吗?假如至今这位麦先生仍然拥有 0.5%的权利金的话,他的财富将无法估量!自从 1961 年以来,麦当劳那 770 亿美元的生意足可让麦
氏两兄弟赚进 38800 万美元的权利金,到目前呢?每年平均还可多赚
5500 万!
惨痛的代价虽然难以承受,却使麦当劳最终获得了自由,而这个恰恰是最重要的。
克罗克终于可以自由发挥了,把他那一套发挥得淋漓尽致。
试想,如果没有这份自由,麦当劳由于缺乏弹性,也许早就裹足不前了呢!
在 5 年半的时间里,麦当劳便还清了贷款,只不过付给比斯托的钱
太让人心疼了——高达 38800 万美元!
1961 年权利转让时,麦当劳还称不上是全国性的连锁——它只在 44
个州内拥有 323 家餐厅,而其中还有三分之二是在五大湖区附近,比较集中。
现在,麦当劳不仅仅是全美速食行业中当仁不让的老大,它还向全球扩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