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篇作文的回忆

喻晓

说来很惭愧,我初中第一学期的语文成绩只得了 59 分,差一分及格。我接到成绩单后,没敢给父亲看。父亲问到这件事,我说单子在某个同

学那里,搪塞了过去。后来,每当父亲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时,我心里就忐忑不安,生怕他知道了真相。至今想起来,脸上还有些发烧。

我的弱项是作文,不知为什么,提起笔来,总是干巴巴地没啥东西可写。因此,每到上作文课时,心里就发怵,越发怵越没兴趣,越没兴趣越写不好。

我自信天资不差,这 59 分严重地挫伤了我的自尊,引起了我精伸上的反弹,使我产生了某种冲动和欲望。后来我才知道,正是这自尊心受到的伤害, 给了我刺激。给了我机缘,也给了我奋发自励的勇气。如果是 60 分、70 分, 或更高一些的分,也许我不会自足如此,情形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我警示自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我不可能故伎重演,下学期结束时, 不能再对父亲说成绩单在同学那里。我开始读一些文学作品,琢磨着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

一天,我突然接到一封信,这是我有生以来接到的第一封贴着邮票的信! 信是家里写来的。学校离家有 40 公里,我大约每月回家一次。家里为什么要给我写信呢?我一时捉摸不透。拆开一看,只见一页白纸上赫然写着一行字: 父亲重病,见信速归。

我当时才 14 岁,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行字真如五雷轰顶,使我立时惊呆了。天已傍黑,太阳已经落山。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即请了假,撒开脚丫子就上路。

回家要走一段很长的山路。过去我从来不敢夜间走这样的路,更不用说单身一人,偶尔夜间经过离村不远的坟地也会害怕,若是听到路边有什么异样的响动,就会联想起老人们讲述过的许多鬼怪的故事,顿时毛发竖立,吓得两腿发软。

不知为什么,这一次我却忘记了害怕。山高月小,夜色茫茫。我穿过阴森茂密的山茶林,越过河流,绕过无数的田埂和池塘,只觉得脸上热辣辣的, 汗水浸湿了毛发和衣衫。我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某种责任,某种召唤,某种因亲情引起的渴望和焦灼。午夜时分,我终于脚步踉跄地走到了父亲所在的工作单位——万宝供销社。

这是一个农村的供销社。当我跨进父亲卧病的房间时,连我母亲都惊讶不止:她的儿子竟赶了 80 华里山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父亲身边!

父亲得的是伤寒病。我那时的知识结构还不足以了解这种病对于人的致命的威胁。父亲发着高烧,昏迷不醒,医生说 3 天之内见分晓,能熬过 3 天就有希望,如熬不过去,就危险了。那时医疗条件很差,一切只能听天由命。母亲眼泪婆娑,形容憔悴。我和她一起守护在病危的父亲身边。我仿佛看见死神黑色的翅膀正在房间里盘旋,随时都有可能夺去父亲的生命。我们兄弟姐妹 6 个,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这根顶梁柱不能倒下,如果倒下,将会出现一个难以收拾的悲剧,我也将不能上学,前途不堪设想。我真害怕,眼睁睁盼望那位年逾花甲的乡村医生能妙手回春,心里千百遍地祈祷父亲能挣脱死神的魔爪。

父亲是为抗洪奔波劳累而染病的,他在高烧中还挂着工作,一连串的梦

话,高喊着让人赶快把抗洪的物资分发下去。

当我知道这一切后,我心里更增添了对父亲的敬重。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那么缓慢,那么沉重。供销社那只老式座钟在嘀哒嘀哒地走着,每一声都震得人心颤。

3 天的危险期终于过去,奇迹终于出现,父亲高烧退了,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经历过与死亡抗争的父亲看见我守在他的床榻边,干涩的眼眶里涌出一大颗晶莹的泪珠。这颗泪珠沿着他已被病魔折磨得枯槁的脸、腮,一直滴落到床上。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这个刚强的农村汉子在他的儿子面前流泪了。这泪水,浸润着我的整个心灵,使我想到了生活的沉重、生命的脆弱和父子之间难以言尽的复杂情感。

又过了几天,当医生拍着我的肩膀,向我微笑的时候,我才如释重负, 依依告别了已能自己进食的父亲,回到了学校。

又一次面临作文。我没有发怵,毫不犹豫地把这次回家的过程和感受写了出来,题目就叫《父亲》。

没想到,我的这篇作文受到了语文老师周济的好评。周济老师文学造诣颇深。他在我的作文上打了许多红圈,写了评语,并在全年级作为范文朗读。

这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一针强烈的兴奋剂。我第一次尝到了写作的喜悦, 它令我愚蒙顿开,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同时,也迫使我认真思考其中的奥秘。

中学生作文是描绘世界、抒发情感和寻求文字表现力的练习和实验,囿于知识、阅历和生活环境,他们中大多数人还不可能对周围的事物作填密的观察和深刻的审视,还无力很艺术地表现生活。但中学阶段的作文无疑是很重要的,往往能最初显露了一个人的灵慧和才华。

这次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影响了我整个人生道路的走向。它首先提高了我的自信心,我非笨辈,作文也非难事。其次,从这次作文引发的兴趣和以后的实践中,我逐步领悟到了某些为文的道理。

做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做人,真实是一种品格。作文唯有真实才能感动人。将事情真实地和盘托出,将灵魂真实地袒露在纸上,不遮掩,不虚饰, 这是文学存在的前提。好的文章,需要在真实自我的融入,情感的流动和心灵的飞翔。《父亲》一文其所以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就是因为我写了实事,吐了真情。

做文章要随意自然。以往总是正襟危坐,板起面孔来写,那样思维太死, 文笔太僵。这次是一种吐露心声的欲望,想把朴素的生命体验告诉别人,事情是什么样的就怎么写,因而写起来很顺。看来,做文章大可不必过于庄严和紧张,精神放松,越自然越好。缘事而喻理,顺象而抒情,妙文自出。既要讲法度,又不能拘泥于法度,既要有技巧,又要忘掉技巧,文臻化境。只要有扎实的生活,真切的感受,非平庸的见解,笔头就会如清泉活水,源源不断,过去枯燥干巴的文字,就会变得生动起来,美丽起来。

悠悠 40 年了,回忆起那次作文,还恍如昨天,令我心动。

喻晓湖南娄底市人。《解放军报》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校军衔。出版的作品有诗集《台胞的心声》、《青春与海》、《翠绿的星》、

《灵之烛》、《喻晓诗选》;长篇报告文学《中原逐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