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诵古文开始

曾敏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是我读小学六年级作文时按老师出题所写的起句,自以为起得很好。可是国文老师却批评是陈腔,说套用的人太多了,并无新意。

教国文的老师是一位秀才,在家乡来说是有学问的宿儒了。为了让学生多读、多背诵,提高作文的水平,他选了《古文观止》中的好文章给学生解读,还要求背诵,于是,我从小学起就能背诵李密的《陈情表》、玉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同学们背诵得很起劲,书声琅琅, 意韵铿锵,虽然未能全部领会文章的好处,但已觉得《古文观止》的古文值得学习、背诵,也助我从小学时代起就对文学有了爱好的萌芽。

在小学毕业的期间,我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赏评,常加圈加点加评语拿去校园墙上张贴,对我的鼓舞很大。

30 年代初期,我离开家乡到了广州,寻求半工半读的机会。广州吉祥路的随园学生宿舍有我的同学寄宿,读广州市立二中高中,他们体会我求知的苦心,让我为他们料理宿舍,借我食宿,因而有条件进入半工半读的阶段。我进过英文补习学校,学过速记术。广州的生活书店和广东中山图书馆是我追求知识的两座宝库。生活书店是邹韬奋先生创办的,总店设在上海,广州的永议路设有分店,销售社会科学、文学方面的书籍刊物,当年的生活书店辟有读者阅读的座位,我是常到的小客人。我如饥似渴地浏览“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

不久,我得到一套《世界文库》,视野从此更扩大了,我接触了英美重要作家的代表作,也有苏联作家的作品,狄更斯、杰克·伦敦、马克·吐温、泰戈尔、肖洛霍夫、果戈里、屠格涅夫都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贪婪地阅读他们的著作。因为对世界文学有了涉猎,兴趣更浓了,促使我进一步研读北欧、法国文学。

在广州 3 年,我还到广东文理学院作旁听生,听历史课,这对我后来研究文史有如取得了一把钥匙。

在随园学生宿舍寄宿的学生中,有几位爱好文学他们向叶圣陶、夏丐尊主编的《中学生》杂志投稿,也鼓励我学写文章。我曾以洁尘笔名写过第一篇文言文的言情小说发表于《越华报》的“小说林”,也是我踏上文学道路的起点。我能写文言文,可说是得自小学秀才国文老师的教导、培养。

为了学写小说、散文,从 30 年代起就爱读鲁迅的文章,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也研读中国的古典小说、古典散文。由于学写旧体诗,我对古典诗同、诗话、词话也下过功夫研读。友人赠我的一套线装的《全唐诗》,陪伴了我50 年。我深深领会到掌握语文知识、理解诗的精炼语言艺术,是有助于文学创作的。古典散文、古典诗词中学习积累语汇、表现方法,对设象形容、修辞比喻、抒发情感⋯⋯都有帮助。

从童年时代到青年时代,我就是这样的以勤补拙,半工半读进入文学和文史领域的。

曾敏之笔名望云、丁淙。祖籍广东梅县,落籍于广西罗城。曾任香港《文汇报》代总编辑、评论委员会主任委员、文汇出版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暨南大学、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华

侨大学名誉研究员,香港作家联会会长。著作有《望云海》、《文史品味录》、

《文苑春秋》、《听涛集》、《春华集》、《诗的艺术》二集、《观海录》、

《曾敏之杂文卷》等。其散文、随笔、游记文学分别获得中国作家协会 1989 年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1991 年深训《特区文学》奖、1992 年海外华文文学“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94 年《海峡情》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