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上辨别地势的高低起伏
教学内容分析
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经常用到,因此本章设专节教学。
相对高度和海拔、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是学习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知识。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图上辨认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而不要求学生知道这种图形是怎么画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表示某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地形剖面图则表示某条剖面线上的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度陡缓;根据等高线数值辨别地势高低。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个难点,课文未做正面叙述,而是采用“做一做”,将某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与相应的素描图加以对照,让学生自己观察、对比,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几种地形的表示法。
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教学要求,主要是指导学生使用地形图上的高度表,来辨认地面的高度和海洋的深度。
本节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重在练习,为此课文在内容安排上采取了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方法,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务请注意。
教学纲要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海拔(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
等高线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教法建议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的教学步骤:
-
提出问题: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为 8848 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 4000 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而这两个高度值又是怎么测出来的呢?
-
读图回答:
- 图上甲点的高度是多少?
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叫海拔。
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叫相对高度。
- 图上乙处 500 米是什么高度?(海拔)
有条件的地区,可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山地来说明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前面所提问题中,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 8 848 米,指的是海拔,4 000 多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 小结:(1)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 强调两个问题: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起点不同;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于掌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形实体、模型幻灯、图形等教具,做到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
实验与观察:用玻璃纸制成一个圆锥体,在圆锥上等距离画圆圈,表示等高线;画一个山体素描图,与其等高线地形图相对照。
-
引出概念: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在每条等高线上都标出高度,单位是米。人们把利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想一想”答案:
(从 C 点爬到山顶 A 容易,因为 C 坡坡度较缓。)
-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等高线的形状与所表示的地形特征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
指导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练习:让学生观察山地素描图及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辨别山顶、鞍部、陡坡、缓坡,以及陡崖的表示方法。
-
观察山体模型,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学生到附近山地去考察,让学生实地观察,对比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各有什么特点。
-
总结等高线(或等深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特征和地面(海底)高低起伏的规律:
等高线的疏密: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
稀疏表示缓坡
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
密集表示陡坡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
等高线的形状: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即由两组相对称
的等高线组成的);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标注的深度——表示海底的深浅
等 深 线
疏密的状况——表示海底坡度的大小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教学要抓住两点:
- 让学生理解:(1)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
的;(2)图上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高度表。
- 读图技能的训练 “做一做”的答案是:
地形名称 |
青藏高原 |
恒河平原 |
孟加拉湾 |
印度洋 |
---|---|---|---|---|
海 拔 |
4 000 多米 |
200 米以下 |
-2000 米以下 |
-4000 米以下 |
四、“地形剖面图”一段教材的教学,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文中的“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的插图。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他们掌握以下两点:
-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即地形剖面图是如何以等高线为基础转绘而成的。
-
学会阅读地形剖面图。让学生在课本的地形剖面图上读出山顶和鞍部的海拔,说明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五、课外活动
-
指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如塑料泡沫、硬纸、泥土、铁丝等制作等高线模型。
-
利用节假日或团队活动,组织学生到野外考察,观察山顶、陡坡、缓坡、陡崖、鞍部、平地等地形的特点。
参考材料
地图的一般分类 地图可以按内容、比例尺、用途、绘图区域、使用方式、年代等进行分类。
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指综合地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水系、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点、行政区划、交通线路等)。这类地图可为国家经济、文化、国防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料,也是绘制专门地图的底图。专门地图又叫专题地图,着重表示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这类地图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自然地理图,如气候图、水文图、地质图、地震图、土壤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图,如经济地图、政区图、人口分布图、生产规划图等;历史地图。
按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可分为三类:比例尺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叫大比
例尺地图;比例尺在二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叫中比例尺地图; 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叫小比例尺地图。我们教学上所用的地图,包括教学挂图、地图册、填充图、课本插图等,一般都属于小比例尺地图。
按用途,地图可分为教学图、政区图、军用图、交通图、游览图等。
按绘图区域,地图可分为世界图、半球图、海洋图、大洲图,以及国家、省、市、县或部分地区图等。
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面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成的连续封闭的曲线。地面等高线即水平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地面等高线的水平投影按比例缩小的图形,所以图上的等高线与实际地形之间有一定的数学关系。
等高线的特性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都相等,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表示断崖的等高线例外)。
(二)等高线都是连续不断的闭合曲线。
(三)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方向,相当于实地的最大坡度线,也就是实地的斜坡方向。
(四)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两条等高线水平距离的大小,与相应的地面坡度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即距离大者,其地面坡度小;反之则大。
地形的基本形态及其等高线图形 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但不外乎是由山顶、凹地、山脊、山谷、鞍部和斜坡等基本形态所组成。从地形图上阅读地形,就是根据等高线图形了解地面高低起伏的特征。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称为山地,高大的称为山峰,矮小的称为山丘。山的最高部分称为山顶。山的侧面部分称为山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环圈外面有时绘有与等高线垂直的短线,叫示坡线。示坡线指向高度降低的方向。凹地是指比周围地面低,且经常无水的低地。大范围的低地称为盆地。地形图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线也是一个小环圈,但示坡线在环圈内侧。山脊是指从山顶到山脚的凸地部分。地形图上表示山脊的是一组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等高线图形。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称分水线。山谷是指两个山脊间的低凹部分,是山体之集水部位。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集水线。地形图上表示山谷的是一组沿集水线方向朝高处凸出的等高线。鞍部指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其形如马鞍。在地形图上,鞍部由两组对称的等高线组成,一组是山脊等高线,一组是山谷等高线,其凸部共同指向鞍部中心。斜坡是指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状坡面。
为了便于在地形图上判定各点的高程,在山顶、倾斜变换点以及等高线的适当部位都有高程注记。等高线的高程注记,通常注在山脊、山谷等处。为了容易辨认斜坡方向,等高线高程注记的字脚应朝向斜坡的下方;也可以在等高线上绘出示坡线,示坡线是一小段垂直于等高线的直线,通常绘在沿山脊及山谷线的方向上。
绘制地形剖面图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绘制沿任一方向的剖面图。剖面图亦称断面图,好比一个立体地形模型,用刀沿竖直方向切开,其切面即剖面或断面。将剖面上地表的起伏状况按比例制成图,即剖面图。这种图能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线的地势起伏形态和坡度陡缓。绘制剖面图的方法如下: 1.规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比
例尺一致,而垂直比例尺需要扩大,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 5—20 倍。这是
为了更好地显示沿线的地形起伏。
-
按下页等高线图上 AB 线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因剖面图与地形图水平比例尺相同,所以上、下两图中的 AB 线长度相等),并确定基线所代表的高程。基线高程一般略低于图上最低高程。如图中河流最低处高程约为 170 米,基线高程定为 160 米。
-
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如图: 等高距为 10 米,垂直比例尺为 1:5000,则平行线间隔为 2 毫米,并在平行线一边注明其所代表的高程,如 170 米,180 米⋯⋯。
-
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 AB 量出 A—1,1—2,⋯⋯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 AB 上,得 1'、2'⋯⋯各点。通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如地形图上 1 点的高程为 250 米,则剖面图上过 1'点的垂线端点在代表 250 米的平行线上。
-
将各垂线的端点连接起来,即得到表示实地剖面方向的剖面图。绘制剖面图时,使用毫米方格纸更为方便。
选作复习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