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理 认识人类之家

教材内容说明这部分内容可看作教材的引言。

首先,向学生说明了学习地理的意义。初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地理(或是社会课中的地理内容),对地理知识并不陌生。但是,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学生并不是全都很清楚的。

为了不使学生盲目地、被动地学习本课程,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引言首先提出若干有关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指导学生怎样学好地理。为了改变过去地理教学中单纯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地理名词,枯燥无味、令人厌倦的学习方法,特别强调学习地理时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是什么”、“为什么”等等。还要多读、多看、多动手,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扩大地理知识信息的来源。把地理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的活动。这既为学生学习地理指出了学习方法,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指出了方向和途径。

引言主要是解决对地理的认识和学习方法问题。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和落实,需要在整个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逐步体现。引言中对所涉及到的一些地理名词、地理现象,均未作解释。解释工作是以后有关章节的任务。

引言部分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学习 认识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

内容 认识人地关系

地理

学习

课堂

教学

明确对象(是什么)

形成空间观念(在什么地方)

学习 

 

找出规律(是什么原因)

方法 课外 

 活动

认识人地关系(是什么关系)

  



知道解决方法(用什么方法)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和兴趣。

二、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的方法,有效地学习地理。

课时安排

引言部分 1 课时。

教法建议

一、教具:地球仪 1 个、挂图(世界或中国政区图)1 张、地理景观图 2 张(自然的和人文的各 1)

二、教学方法:可用阅读课文、读图、提问、讲解等方法,综合进行。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地理课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中要注意掌握和解决的问题: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这段课文,教学中可用提问引入的方法,先提

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例如:

  1. 为什么日月星辰每天都东升西落?(地球运动问题,见第一章)

  2. 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气候问题,见第一章、第四章)

  3. 为什么有些地方山岭崎岖,另外一些地方却平原坦荡?(地形问题,见第二章)

  4. 为什么有些地方有火山喷发,另外一些地方却地壳下陷?(地壳运动问题,见第二章)

  5. 为什么有些地方人口稠密,另外一些地方却荒无人烟?(人口分布问题,见第六章)

  6. 为什么有些地方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另外一些地方却生产落后,人民生活困难?(资源的利用及工农业生产问题,见第五章)

  7. 为什么有些地方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另外一些地方却山荒岭秃,

    河水污浊?(环境保护问题,见第五章)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重点思考 2~3 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答对的,应予以肯定;答错或答不出的,可略加指点, 但不要详细解释,而是说明今后地理课要学习有关这些问题的内容。并且, 告诉学生地理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这几个问题广阔得多、丰富得多,比如, 将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的知识,等等。学习地理是很有用和很有兴趣的。

在学生阅读课文时,还可让学生看一看课本前页的彩色图片和初中地图册,告诉他们要了解这些图片和地图册的内容,也需要好好学习地理。

“想一想”栏目中,要学生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用途。可以举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事例,如旅行、读报等;也可举当地和国家生产、建设中的例子,如筑路、天气预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等等。

2.“怎样学好地理”这部分课文包括三个方面:

  1. 学习过程中应如何思考,课文中提出应思考的五个问题。

①“是什么”,指的是学习的对象。可让学生看挂图和课本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景观图片。有些图片中既有自然地理事物(如山、河、森林等),也有人文地理事物(如城市、工厂、名胜古迹等)。

②“在什么地方”,学习地理必须记住一定数量的重要地名(地理教学

大纲规定的)和它们所在的位置。识记地名必须把它们落实到地图(或地球仪)上,这样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空间分布观念。上地理课必须带课本和地图册。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几个比较熟知的地名,如北京、上海、本省省会、新疆、日本、美国、南极等,看学生能否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找出来。

③是什么原因?可举当地的地理事例,或是用景观挂图、课本中的自然景观图片向学生提问。但是,不是一切原因都能在初中地理课中解决的,可在以后进一步学习、探索。

④地理事物同人类有什么关系,同样可举当地地理事例或景观图片说明。

⑤用什么方法处理好我们同地理环境的关系?也可以联系当地生产和人民生活来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也感到亲切。

  1. 学会阅读地图、绘制地理图表等,以及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检查学生会不会阅读地图,可问学生怎样在地图上辨方向;画几个地图上常见的图例(如国界线、铁路、河流、湖泊等),让学生识别。至于绘制地理图表,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活动,那是以后有关章节学习的内容,或是课外活动的内容。也可举例说明,如到集贸市场,我们就可以注意观察市场上出售哪些商品。这些商品是当地产的,还是来自外地,外地又是哪些地方。这就是人文地理知识。

  1. 参加课外活动,从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广播中增加地理知识。教师可将本学期拟开展的地理课外活动项目告诉学生,鼓励他们自愿报名参加;向学生介绍广播和电视节目中有关地理的内容,必要时可组织学生收听或收看。

这节课的内容很丰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问题都说清楚,能联系当地实际和引起学生兴趣的,可多说、多问一些,比较抽象和原则性的问题, 点到就行了。课堂上的时间要掌握好。

检查这堂课的效果,主要是看学生的反应,是不是初步引起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参考材料

地理事物 指客观存在的一切地理物体(如山脉、河流、湖泊、村庄、城市等)和地理现象(火山喷发、台风、水土流失等)。

地理环境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地理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如日光、大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等)和人工环境(经过人工将自然环境改造建设而成的农田、水库、城市、交通线路等)。人们通常所说的环境,多指自然环境而言。

自然地理学 研究自然环境的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按其研究对象,可分综合自然地理学(包括普通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等) 和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地形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人文地理学 研究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和变化的学科。

地理学 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

人地关系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