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教学内容的组成和安排方面
(一)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教学顺序问题
多年来,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包括地球、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四部分。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学顺序的先后,意见不一:一种意见是先中国后世界,由近及远。理由是中国地理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世界地理的内容学生比较生疏,地名也较难记,应先易后难。另一种主张是先世界、后中国,从整体到部分。理由是小学地理和今后的社会课,都是由近及远,从周围的环境,逐步扩大到全国和世界。初中地理就不必再重复这一顺序,而应把中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以认识其规律性和相互联系。50 年代我国初中地理教学,初一自然地理,初二世界地理,初三中国地理, 效果良好。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的小学地理(或社会)都着重讲本国地理。初中地理则先讲世界后讲本国。
大纲对这个问题未作统一规定,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教学顺序,由教科书编者自行安排。我们决定采取先教学地球、地图,然后依次教学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含乡土地理)的方案。世界地理的教学内容比较简略一些。中国地理则要求具体深入一些,使学生能很好地认识国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世界地理知识结构的变化
多年来,我国世界地理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分洲列国志,大体上分为世界概况——各大洲——洲内各部分——各洲主要国家, 层次较多,内容比较繁琐,重点不突出,人文地理知识较少,与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有些脱节。大纲和教科书精简了层次,在世界地理概况之后, 直接把世界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征,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十三个地区。这样既便于联系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又突出了区域特征。西亚和北非虽分属于亚、非两洲,但是自然
与社会经济方面的共性较多,如地形多为高原,气候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石油资源丰富,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 地理位置控欧亚非三洲要冲等。我们把这两个地理条件相近的区域,综合在一起讲,可以节省教科书篇幅和教学时间,也便于学生掌握它们共同的地理特征。
关于各大洲的知识,有的在世界地理概况中讲述,有的在分区中介绍, 这就减少了层次和重复。
有关国家地理的知识,教科书按大纲要求,在每一个地区一般只选择一个影响比较显著,或是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国家作典型分析。例如东亚的日本,南亚的印度,北非的埃及,欧洲西部的德国,欧洲东部和北亚的俄罗斯, 北美的美国,拉丁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过去教科书中,每个地区单列的国家较多,如东南亚就有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七国,由于课时所限,每个国家的内容都很简单,蜻蜒点水, 难以较好地说明每个国家的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教科书对国家地理的处理,既突出了重点,又减轻了教学负担。值得提出的是,国家地理中增加了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内容。此外,还安排了新加坡和英国 2 个国家,供选学。
(三)中国地理知识结构的变化
过去的中国地理教科书,区域地理部分内容较多,重点不够突出。教科书加强了中国地理总论,除讲述中国自然环境的知识外,还增加了对自然资源、人口和民族、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与旅游业的教学要求;对区域地理的内容则简化综合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区,以及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地区。最后,还留出一部分时间(约 10—12 课时)供各地教学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和乡土地理。